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张莉

张莉(四川省会理县科甲巷幼儿园四川凉山615100)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9-019-01

六年前我从小学教师转型成了幼儿教师,主要担任了科学、计算、健康等教学工作。当从小学教学转型到幼儿教学时,一切重新开始,特别是幼儿教学中的数学教学,经过这六年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经验中我一步步的感悟出了幼儿的数学教学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把数学用在生活中。

首先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生活密切相关的数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如: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在中班数学教学中认识了1~10,在班上的展示墙上我张贴了数字图片1~10,在一次活动课中请宝贝们说出爸爸或者妈妈的电话号码,为了加深幼儿的认数能力和感知能力请幼儿边说出号码边在展示墙上指出数字,这不但记住了号码还加深认识了数字。日常生活为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最真实的环境。在生活中果幼儿想把10块糖平分给自己和另一位小伙伴,通常会采用一一对分或点数总数后再平分的方法。如果幼儿想知道自己能否多吃一个苹果,通常要运用一一分配的方法,先把苹果逐一分到每个人手中,再看看盆中还剩几个;或者先点数一下有多少人,再点数一下苹果的数量并与人数作出比较。这些都体现了幼儿自觉运用数学方法有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数学教育的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晨间锻炼、户外活动、餐后或午睡起床后的自由活动、区角活动时间,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计划自己的活动内容,并督促幼儿执行计划。活动后,请时间安排合理的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做出决定并执行的。这样既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时间知觉能力,加深幼儿对时间段之间关系的认识,也有利于活动的有序组织。此外,幼儿也可以参与以下活动:清点用餐人数,派发与摆放餐具,有序摆放杯子,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次只接半杯水,派发或整理摆放玩具和图书,等等,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幼儿的计数、对应、估算和空间知觉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才能从看似平淡无奇的一日生活中发现幼儿的数学学习机会,并将它们变成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午点环节,幼儿通常会关注"点心是什么""好不好吃""还有没有更多"等问题,而教师则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向"点心是什么形状的""你在吃的过程中会将点心逐步变成什么形状""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点心够不够每人一份"等问题,以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形状、数量等的数学经验。又如,炎热的夏季,当幼儿满头大汗地从室外回到室内时,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外面真热""室内真凉快"。那么,室外到底热到什么程度?室内到底凉快到什么程度?教师此时可以引入"摄氏度"这个气温的计量单位,引导幼儿对气温的高低进行量化比较。再如,在分发桌面玩具时,如果幼儿为玩具多少而发生了争执,教师就可以请幼儿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确定到底是谁的玩具多?谁的玩具少?"孩子们也许会发现点数各自玩具是最好的方法,对两个人的玩具进行量化,得到的结果将无可争辩。教师如果经常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事物的数量特征,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的量化思考意识。

除了这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外,教师也可以考虑安排一些安静的书写活动、数学故事阅读活动等,还可以和家庭教育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开展一些亲子数学活动。我们知道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游戏得越多,练习得越多,所获得的操作体验、直接经验就越多,也就越有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经过这几年在教学中的学习和探索让我明白了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将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只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忽视生活体验,将幼儿的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割裂开来,那么幼儿的数学学习就会成为一个缺乏生机的封闭系统。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结合集体教学活动,在保证数学学科系统性和专门性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数学学习的机会,从而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