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陈积辉

陈积辉(海南省乐东县山荣农场医院5725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症(CAG)使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CAG病患为对象,对其进行随机抽取的平均分组,其中41例根据具体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另41例进行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收获了一定的疗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2.68%,而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则为78.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临床医师在以内科方法对慢性萎缩性的胃炎病患进行治疗时,采取中医辨证的疗法,可以使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科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65-02

CAG作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慢性胃炎疾病的10%到30%[1],可分成自身免疫性与多灶萎缩性这样两种,是消化内科临床慢性疾病中极其常见的病症,它所指的萎缩是指胃粘膜的萎缩改变[2]。患者发病之后,可呈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胃烧灼、乏力等症状,该疾病迁延的时间往往较长,对患者生活具有实质性的损害。临床治疗该病症的研究证明,中医药在此病症的诊治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诊疗优势,为广大临床医师所认同[3]。我院为研究中医药治疗CAG疾病的具体疗效,分别使用中医和西医的方法,对82例病患实施了对比治疗研究。现将研究内容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治疗研究工作所选择的对象为我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间所收治的82例CAG确诊病患,确诊依据为《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中消化病学分会于2000提出),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在18岁到59岁之间,患者均表现出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腹胀及腹痛等症状,且在进餐之后症状更为明显,经过胃镜检验,患者的胃粘膜变薄,且呈现出灰暗、灰绿、灰黄的色泽等。本次研究对象均未有肝肾、心脑血管以及消化系统溃疡等原发性的严重疾病病史,经患者与家属签字同意后,随机分成两个治疗小组,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病症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够显著,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确诊之后,先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实施了基础的常规治疗,并针对患者并发症状况进行了对症支持治疗,使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恢复到稳定的状态。然后,为41例对照组病患进行单纯的西医治疗,而另外的41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单纯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同样的护理干预,严禁患者在服药期间食用辛辣食物,并禁烟酒,同时给予所有患者全程监控,及时地记录并处理不良反应。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1)对照组:替普瑞酮胶囊,50mg/次,叶酸片剂,20mg/次,均为3次/d,饭后约30min-45min服用。2)观察组:根据患者症状,采用方剂(加减)进行治疗,处方药物包括:乌药、柴胡各10g、丹参、枳壳、炒白术、槟榔各12g,白芍、茯苓、麦芽、山楂、太子参、炒山药各15g,甘草6g。患者出现肝胃泛酸的症状,加海螵蛸;呈现严重气滞现象,加香椽皮、佛手、绿萼梅。水煎服,饭前服用,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

1.3疗效评定以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为观察指标,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对两组病患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治愈、显效及有效皆为有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体征与病状彻底消失,且萎缩状况恢复到正常水平,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为治愈。患者体征与症状呈现明显消失,且腺体萎缩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为显效。患者体征与病状部分消失,萎缩稍微改变,且生活质量较治疗之前提高,为有效。与上诉指标均不符合,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3.0软件实施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处理,以x2法进行组间比较检验,P<0.05,为统计差异显著。

2结果

在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以及比例如下表1所展示,总体有效率:观察组为92.68%,对照组为78.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地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例,%)

组别治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

观察组22;53.6611;26.835;12.203;7.32

对照组17;41.469;21.955;12.2010;24.39

P<0.05<0.05>0.05<0.05

3讨论

CAG这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容易被患者忽视,病程较长,病情迁延,难以达到一次性的彻底治愈,对病患及其家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且,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此病症定为胃癌疾病的前期状态,在伴随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症状出现时,约有5.4%的可能性诱发癌变[2],临床研究的众多资料显示,对该病症进行及时的诊治,可以有效地预防癌变,进一步提升该病症的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刻不容缓。

我院以临床医学资料提出的中医学理论对治疗CAG病症的特殊疗为基础,选择82例患者进行了中医与西医的对比治疗,从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以及治愈率来讲,两组患者分别为92.68%、53.66%以及78.05%、41.4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要明显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使用中医学理论进行治疗,应当得到临床推广。

但是,由于CAG病症较为复杂,且不同阶段、不同病患的临床表现不同,中医治疗该病症依然无法做到一次性的彻底治愈,患者仍存在效果不够显著以及无效的状态。所以,临床医师还需要根据中医学理论对于CAG病症的“胃脘痛、痞满、嘈杂”病症归类,进一步加强对于该病症的辨证,以及处方加减试验,以尽可能地达到对于患者的对症治疗,使患者得到彻底治愈。

参考文献

[1]刘秋红,徐爱民.浅析内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医疗前沿,2009(5):66-66.

[2]王利然,王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143-144.

[3]谢铭,白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3,29(2):28-29.

[4]彭红芹.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