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网络教学在推拿手法教学中运用的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空间网络教学在推拿手法教学中运用的效果评估

曾湘玲李福胜

曾湘玲李福胜(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目的对以空间网络教学模式教授推拿手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0级康复治疗专业的46名学生应用空间网络教学进行《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与未开展空间网络教学的2004级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59名学生作比较,对比二者的推拿手法考核成绩。结果2010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推拿手法考核成绩高于200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推拿手法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间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推拿手法的掌握,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推拿手法空间教学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R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379-01

“推拿手法”是实践性极强的教学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条件的局限性,无论是在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提高动手能力上都受到限制。本院于2011年开始进行空间网络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笔者将之运用于2010级康复治疗专业《中医康复技术》的课程教学。为了评估空间网络教学模式对推拿手法的教学效果,对空间网络资源课程建成前后学生的推拿手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本院医学院2010级康复治疗专业某班学生(46人)和200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59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1.2研究方法2010级康复治疗专业《中医康复技术》除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示教、教师指导下学生人体练习)之外,学生课后可以随时通过职教新干线空间课程网络上网学习。200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保健按摩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两组的推拿手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与学时数均相同,授课和评价教师均相同。

《中医康复技术》课程的空间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表格化教案、教学地图、教学资源库(概念、方法、案例、训练、其他)和教学视频(包含全部所授推拿手法)。

1.3评价指标推拿手法考核内容为人体测试考核,即学生随机抽取推拿手法考核试题,之后在评价教师身上进行操作。在考核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说出手法的动作要领、手法操作的意义、注意事项。考核目标是学生运用推拿手法的熟练程度。成绩在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分为及格,70~79分为中等,80~89分为良好,90~100为优秀。

1.4统计学处理采用Riddit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结果

两组学生推拿手法考核成绩见表1。

表1两组学生推拿手法考核成绩比较

组别n(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R均值

实验组46815121010.3823

对照组590112018100.5918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推拿手法考核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10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推拿手法考核成绩高于200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成绩,说明使用职教新干线空间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推拿手法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

表1显示2010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较2004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推拿手法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说明推拿手法空间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推拿手法的掌握水平。

推拿手法教学是实践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践技能的传授。有些手法的动作要领在讲解时学生很难理解,观摩教师示范后,学生则马上领悟了。技巧性越强的推拿手法,越需要教师提供足够多的示范操作,学生反复观摩教师的手法操作,然后进行模仿练习,这样才符合推拿手法的学习规律。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教师示范时间受限;大班带教,每位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得到教师手把手指导的时间更是极其有限,而空间网络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这些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推拿手法的动作要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原因主要为:空间网络教学资源包含所有推拿手法的教学图片和教学视频,对手法的动作要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有手法的动态演示。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更加方便,课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随时上网反复观摩手法示范、手法训练指导,从而更有利于学生领会推拿手法动作要领,提高手法的准确性。

尽管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未能采用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存在科研设计上的不足。但本研究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空间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推拿手法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推拿手法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