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管理理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绿色管理理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探析

张继常

四川苍溪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628400

摘要:现阶段,绿色建筑质量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中扮演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此,笔者从管理、技术、环境及人员四方面对管理现状展开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管理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管理;质量管理

引言

绿色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推行可以将传统工程优化成资源低开采、产品高利用、污染低排放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努力遵守节约施工资源的准则,可针对工程的能源浪费问题集中治理,促进项目建设中的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提高对建筑能源高效管理和分配的能力,改善项目的宜居性,在节能减排、新型绿色项目推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绿色管理理念下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分析

1.1技术层面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因素包含范围较广,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常见的有协助制造技术和直接项目技术两大类,前者包含实验方面、测试方面及复试复测方面的技术,后者涵盖了物料设施、建造方面、项目规划方面以地质勘探方面的各项技术。科学技术的成熟度决定了上述技术的先进程度,同时也与项目领域及相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息息相关[1]。然而调研分析发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及设计研发人员缺乏对绿色建筑管理的技术掌握,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不足,难以通过管控与协调技术活动等提升绿色管理质量水准。

1.2人员层面

人员层面对建筑施工质量目标策划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参与建筑质量管理的相关领导人对于绿色管理理念的意识不足,相应的管理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则是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设计研发人员、施工人员、监理对于绿色建筑的理念缺乏基本认知,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制定了多种运作机制以完成一定程度上的约束,主要包括从业资格备案、持证上岗、控制运营资格证明和市场准入等,但实践效果不佳。

1.3管理层面

组织是绿色管理的重要构成,包括工作组织和管理组织两方面。前者特指绿色建筑项目建设中所有工作实行、分割、发包建筑目标,以及完成组织、管理、指示、规划及监督管控等任务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后者由运转机制、管理机制和结构体系三大部分组成,三者各自形成特定的组织管理形式,各个功能的运行态势都关联到绿色建筑质量管理的完成程度。从质量管控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的建筑质量,存在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组织形式错误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品质目标管理水平的提升[2]。

2提升工程项目绿色管理质量的路径设计

2.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制

明确的职责分工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劳动用工,以岗位职责为参考进行组织考核,在规范职员的行为同时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有效保证工作的高效性。下面针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中各参建方不同角色,主要阐述各方的具体质量职责范围:

(1)建设单位质量职责建设单位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有关规定选择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负责办理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在工程施工中,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及合同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及时组织施工验收,未经验收备案或验收备案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职责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勘察设计任务;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勘察设计,并对编制的勘察设计文件质量负责。

(3)施工单位质量职责施工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施工任务;施工单位必须在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责,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组织施工。

(4)工程监理单位质量职责监理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监理业务;工程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与建设单位签订监理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对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5)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生产或供应单位质量职责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生产或供应单位对其生产或供应的产品质量负责;所生产或供应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并有合格证及使用说明书。

2.2强化人员管理意识

质量责任制是贯穿建筑工程全员参与型质量监管的核心内容,是绿色建筑质量控制的重要构成。要让所有参建人员树立绿色管理质量意识,用意识指导行动,使大家要设法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规范执行管理流程,优化管理体系运作环境。

2.3控制点多元设计

工程项目为更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实现对建筑全生命期的覆盖须从以下控制点着手设计:

(1)节地与室外环境方面方面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

(2)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建筑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现行值规定。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完善、安全;采用节水器具。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不采用国家和地方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5)施工管理方面建立绿色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并落实各级责任人;施工项目部制定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施工项目部制定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施工前进行设计文件中绿色建筑重点内容的专项交底。

(6)运营管理方面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垃圾物流,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容器设置规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节能、节水设施应工作正常,且符合设计要求;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应工作正常,且运行记录完整。

3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现建筑发展从追求建筑数量转变到建筑质量的转折期,推动绿色建筑及其质量监管系统的发展是一项重要且长远的工作,是保障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方向,我们应当将对绿色建筑质量监管的优化与完善作为未来研究方向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朱靖姬,华桂英.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与天津滨海新区低碳经济战略思考[J].天津科技,2012.

[2]张叶,张国云.绿色经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