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事故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事故的预防

欧国华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全员性,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公众性。本文对影响行车安全的行车组织、施工作业、设备设施三个因素进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关键词: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预防

一、引言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的焦点,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务是运营管理单位的核心使命。随着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网的形成,运营管理的难度和挑战日趋增大,安全管理风险也越来越高。

行车安全是运营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轨道交通业务特点,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主要涉及行车组织安全管理、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三大模块。针对这三大模块,以下谈谈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预防措施。

二、行车组织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包括信号、车辆、轨道、接触网等多个专业,而其运营是一个规律性的动态运行过程,保障行车组织的安全、有序,必须紧扣行车安全的关键岗位和关键设备以及相关的操作行为,做好人、机联动。涉及行车的关键岗位有司机、调度、行车值班员;关键作业有列车驾驶、调度指挥、接发列车。

(一)列车驾驶

列车驾驶安全是整个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很多事故是因为司机未确认进路安全、臆测行车、疲劳驾驶造成,司机驾驶安全是确保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造成驾驶安全事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驾驶员未确认进路正确(信号显示、道岔开通位置)动车;误操作设备(或应急情况下操作不当)导致动车;其他如未撤除防护、车厂发车前未撤除铁鞋、开门走车、未确认车门或屏蔽门关好等情况下动车。若出现上述差错,会发生冒进信号、挤岔、脱轨、追尾事件;在车站错开车门、屏蔽门,造成乘客坠轨;夹人夹物动车,造成乘客伤亡或设备损坏。

为避免驾驶安全事件发生,首先从设备保障上需确保自动列车防护ATP有效,尤其在两端折返站,确保DTRO无人折返的有效,降低司机未确认新路动车的行车风险;其次,要求司机在驾驶中必须正确领会调度命令,在开关门时防止错开车门导致乘客坠轨和夹人夹物动车,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时刻关注进路、信号、道岔等关键信息,保持不间断瞭望。

(二)调度指挥

行车调度工作实行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以使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协调工作,保证列车安全、准点地运行。行车调度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及运输质量。造成调度安全事件的原因主要有:错排进路;未确认线路出清发车;应急情况下错发调度命令。以上任何一种错误指令都会直接导致列车冒进信号、挤岔、脱轨、追尾等严重行车事故。为此必须做到中央行车调度与车站、司机有效联控,关键操作执行“双确认”和“复诵”制度,同时从技术上充分配置通信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行车指挥的通畅。

(三)接发列车

接发列车安全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发生信号设备故障,车站行车人员人工办理接发列车进路时,因麻痹大意、违章违纪等原因错办行车手续,造成列车追尾、冲突、脱轨等严重后果。为确保接发列车安全,必须坚持落实关键措施,如细化确认列车位置环节,接车时确认线路空闲及进路正确无误,办理行车手续时需“双确认”;采用降级行车法期间故障区段内的列车安排人员添乘,执行“双确认”制度;在未确认清楚列车位置前,严禁人工办理动车。

三、施工作业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专业多、设备分散、管理区域广,在施工管理方面,由于交叉作业、平行作业比较多,施工管理安全难度非常大。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一要建立电子化施工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信息管理、作业计划管理、维修工单管理、作业现场管理、冲突检测机制,对施工作业的计划申请、审批、实施、请销点等环节实现全过程电子化安全管理,避免人为失误导致的人车冲突、人员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二要在车辆段建立“五防”电子化管理系统,防止带负荷拉合变电所供电刀闸、误分合断路器、带电接挂地线、带接地线合隔离开关、误入带电间隔等;三要在作业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在作业过程中严禁推诿扯皮、信息梗塞、各自为政,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必须按“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

四、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良好的设备设施是安全的保证,轨道交通所管辖专业设备系统复杂、种类繁多,设备安全管理为安全提供本质化保障非常关键。

(一)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系统失灵、故障、设计缺陷或外界破坏(如雷击),造成列车挤岔、追尾、脱轨、冲撞等严重安全事故。所以,信号系统首先必须遵循“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发生障碍、错误时,即任何一地通信中断、列车非预期移动、列车超速(含临时限速)、车载设备故障等产生安全性制动;系统具备降级模式,一旦中央系统故障,能自动降级运行。

(二)车辆设备

车辆设备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列车超速行驶、制动系统失灵、列车夹人夹物动车、弓(靴)网(轨)故障等。所以车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确保列车自动保护功能良好,防止超速;制动安全电路可在车辆异常时紧急启动;车门紧急解锁装置有效,在夹人夹物时,拉(按)下该装置确保停车处置。

(三)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传输系统中心节点故障,导致全线的信号、无线、AFC等数据传送故障,影响运营;UPS(不间断电源)设备故障,传输、广播、CCTV、时钟、无线系统等无法运行,影响行车监控及客运服务。为此传输系统需采用开放传输网络和光纤接入技术、双环路方式(主环和备环一热一备,主环发生故障时能在100ms以内切换到备环);UPS出现故障时,能快速将UPS转到手动旁路由市电直接供电。

(四)供电系统、接触网(轨)

供电系统风险表现在:110kV电缆被破坏或主所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所以应严密保护110kV电缆,加强巡查,制止破坏电缆的行为。

接触网风险主要表现在:由于弓网关系不良造成接触网构件变形、断裂、脱落;绝缘子污损、击穿造成接触网停电,运营行车中断;雷击造成接触网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所以在运营中需重点关注弓网关系恶劣点(多在膨胀接头、分段绝缘器等部位),采用新技术措施,改善弓网间的力学关系;对绝缘子重点清洁,及时更换破损的绝缘子。

(五)电扶梯

自动扶梯的风险体现在:运行方向逆转、扶手带与梯级不同步、制动装置失效、梯级下陷、梳齿板损坏,导致乘客跌倒或从高处滚落受伤,“多米诺效应”还可能导致群死群伤安全事故。所以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处理故障及应急处置;加强设备检修检测维护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管理要求执行。

(六)屏蔽门

屏蔽门风险表现在:乘客被夹在屏蔽门和车门之间,列车运行将乘客拖拽导致伤亡。预防及应急处置措施可考虑在屏蔽门和车门间加装防夹挡板,填充车门与屏蔽门的间隙,并将其“关好状态”纳入信号ATO连锁,使乘客站在车门和屏蔽门之间的缝隙被夹时屏蔽门无法关闭,列车ATO模式下无法启动,从根源上杜绝列车夹人夹物动车。另外也可考虑加装红外检测设备或参照光源等措施。

五、结语

确保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运营安全管理首先要抓小放大,提前预想,前移安全关口。运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在抓好安全基础的前提下,做好事故预防,提高抢险应急处置能力,是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耿幸福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蒋玉琨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郭耀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分析初探[J].工程技术.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