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陈明川

陈明川(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五指山272200)

【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2012年CLSI标准,运用WHONET5.6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136株,分布以内科病房及年龄41岁以上患者痰液为主。17种抗生素药敏结果总菌株敏感率在50﹪~70﹪之间的有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等,另外11种抗生素敏感率均高于70﹪;多重耐药菌株敏感率较总菌株敏感率下降超20﹪以上的有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等。结论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为显著,为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有必要加强多重耐药菌检测与监测。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敏感性多重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92-02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根据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铜绿假单胞菌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中均居首位[1,2]。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以及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笔者对我院2012年全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3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136株铜绿假单胞菌来源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和门诊各临床科送检的痰液、耳分泌物、伤口分泌物、尿液、血液等标本。其中男性91株,女性45株。

1.2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3方法按照CLSI2012年标准,运用WHONET5.6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菌株只采用第1株。

1.4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PA国际标准化定义:包括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酶抑制剂类、单环β-内酰胺类、膦酸类和多黏菌素等8大类中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3]。

2.结果

2.1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以内科系统住院患者为主,占54.4﹪,其中呼吸内科占28.7﹪;耳鼻喉门诊占26.5﹪(见表1)。

表11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

2.2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标本与年龄分布临床标本以痰液检出最高,占52.94﹪;痰液中该菌检出人群年龄均大于40岁,并且以≥61岁为主。耳分泌物、伤口分泌物、尿液和血液分别占32.35﹪、8.09﹪、5.15﹪、1.47﹪,其中耳分泌物、伤口分泌物和尿液在各年龄段均有检出(见表2)。

表2136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与年龄分布

2.3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1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多重耐药菌46株,占33.8﹪;分别来自痰液22株、耳分泌物11株、伤口分泌物7株、尿液4株、血液2株。

2.4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对17种抗生素药敏试验,总体敏感率均>50﹪。其中敏感率>90﹪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敏感率>80﹪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等,敏感率>70﹪有头孢哌酮。多重耐药菌株敏感率较总体敏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等敏感率均不超过50﹪,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也分别只有54.4﹪和65.2﹪;而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B等的敏感率仍>70﹪(见表3)。

表3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3.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由于有较强的抵抗力及对多种抗生素固有耐药,有助于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存活而引起医院感染。

本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可致全身多部位感染。该菌在中外耳道、伤口、尿液、血液等部位的感染,无年龄分布差异;但下呼吸道感染,以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以下呼吸道痰液标本检出最高,与国内近年来报导相一致[4,5]。全国细菌感染监测网监测结果也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菌[6]。该菌下呼吸道感染均为中老年人群,并且以老年人群为。这主要是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肺部净化功能减退,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一些侵入性操作的增加有关。同时,老年下呼吸道痰液也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的主要标本来源。

本资料总体药敏结果与2011年全国总体水平[2]比较,抗生素敏感率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的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氨曲南;敏感率低于全国水平的有:除了头孢他啶低近20﹪外,低在10﹪以内的有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多黏菌素B等;敏感率高于全国水平10﹪~30﹪的有: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等。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对多种抗菌药物明显的固有耐药性,同时用药后易产生获得性耐药[7]。其耐药机制包括:①外膜通透性下降②产生β-内酰胺酶③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R)的改变④外排泵(Efflux)激活⑤产生生物膜等[8]。本资料通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与总菌株药敏结果比较,显示出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多黏菌素类等仍有较好的药效(敏感率均>70﹪);而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β-内酰胺复方制剂类等的药效明显降低,敏感率均不超过50﹪;作为目前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较有效的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敏感率也只有54.4﹪和65.2﹪。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主要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为显著,这与近年来该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有关。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菌的增加最主要的原因[9]。在实验室药敏结果的指导下,采取合理的剂量、足够的疗程和必要的联合用药,可遏制耐药菌的产生[10]。同时,加强医院环境消毒,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患者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及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也是控制与降低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扩散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耘,吕媛,王珊.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33~5137.

[2]李耘,吕媛,郑波.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度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12):883~887.

[3]李春辉,吴安华.医疗机构耐药菌MDR、XDR、PDR的国际标准化定义专家建议(草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240.

[4]张卫红,周科.111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3):1417~1418.

[5]王岚,吴怡,王珊珊等.铜绿假单胞菌313株的临床分布与药敏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32~1534.

[6]文细毛,任南,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变化趋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355.

[7]贾辅忠.绿脓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1999,19(2):75.

[8]黄爱伟,张莉滟,王媚等.顽固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临床及药敏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0):2032~2033.

[9]蔡晓祯.临床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求药问药,2012,10(6):327~328.

[10]DRUSANOGL.Preventionofresistance:agoalfordoseSelectionforamtimicrobialagent[J].ClinInfetDis,2003,36(Supp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