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侯鹏王燕董立平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731

摘要:目的:探究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文从本院2018年3月-2018年6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采血,观察组采取多方面干预采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检验合格40例,占90.91%,血标本不合格4例,占9.09%,且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患者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受到患者自身采血情况、检验过程、以及护理人员采血方法规范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检验分析;血标本;质量影响因素

引言:血标本检验,是当代临床病症分析的基础环节,它直接影响样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现代医疗技术逐步进步,血标本检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但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医院血标本检验期间,容易出现血标本质量合格率降低的问题。由此,从本院2018年3月-2018年6月接收的患者资料中,随机抽取88例,分析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年3月-2018年6月接收的患者资料中,随机抽取88例。本次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分析患者均有知情权,并同意参与本次探究。患者资料:性别: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24.91±2.1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资料信息对比无差异,且P<0.05,说明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血标本检验管理要求,开展一般分析前血标本检验,观察组检验前血标本分析,操作方法如下:(1)采血前,通过调节患者饮食、控制患者用药剂量、以及给予患者从采血心理指导;同时,护理人员采取按照采血操作管理要求,开展真空采血方式规范采血。(2)检验期间,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血标本检验中,如,防止血样本污染、震荡等要求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以SPSS23.0系统结果为标准,运用(%)表示计数结果,当P<0.05时,说明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析前血标本质量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检验合格40例,占90.91%,血标本不合格4例,占9.09%,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说明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析前血标本质量检验表

3讨论

3.1患者因素分析

分析前血标本检验,是临床病症分析的基础环节,它与患者病症分析、临床给药治疗、以及病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均有联系。常规采血方法,虽然能够按照医院一般采血流程进行血标本检验,但在采血过程中,往往忽视患者饮食、给药、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出现了患者采血时,血糖、血脂过高、血总蛋白量不稳定、以及血液中免疫分子增加的情况。本院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采血标本质量检验合格20例,占45.45%,血标本不合格24例,占54.55%,与对照组差异明显[1]。

3.2检验过程因素分析

医院分析前血检测过程,也会对采血检验质量产生影响。一方面,血标本检验人员检验期间,若严格按照血检验方法操作,第一时间进行血标本检验,并做好血标本无菌保存,就能够保障血检验质量;反之,将无法保障分析前血标本检验质量。另一方面,血标本中的钾离子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出现多种酶失活,AST活性与乳酸脱氢酶减弱的问题。若检验人员将血标本长期暴露在室温环境下,也会影响医院血标本采集分析结果[2]。

依据本院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血标本标准化检验方法,对检验环节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目的性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血标本合格率。观察组患者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检验合格40例,占90.91%,血标本不合格4例,占9.09%,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此外,护理人员采血方法操作时,是否采取消毒后采血,并及时将采血样本按照不含抗凝剂试管、含有固体抗凝剂试管、含液体抗凝剂试管的顺序注入,同时对试管真空密封处理,也会对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产生影响。若护理人员采血期间,未按照标准采血方法实施,会出现血标本凝固,血标本颜色发生变化等问题,影响样本检验质量。

综上所述,患者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受到患者自身采血情况、检验过程、以及护理人员采血规范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曹炳航,师伟.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标本误差的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9):9-10.

[2]杨波.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02):80-82.

[3]阎怀伟,姬岩.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0):82.

[4]郑素洁,吴茅.检验分析前血标本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