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拥有“鲜活生命”——浅谈生活实践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刘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让知识拥有“鲜活生命”——浅谈生活实践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刘达

刘达

(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安徽阜阳236400)

摘要:实施创客教育离不开传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创客教育并非应试教育,他是教师重新赋予知识“生命”的过程,让“他们”拥有更丰富的“人生”,“活”的更加精彩。如何赋予知识“生命”呢?答案是智慧。知识是源于生活实践中技能的积累,而技能的提升或创新靠的是智慧,智慧很大程度上形成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之中。知识源于生活,实践产生智慧,智慧促进创新。

关键词:创客教育;知识;实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总结的对教师的定义,也是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一词的解释。而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而言,这层含义就更加丰富了。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创客”由原来的一个小词变成了一个热词。如何培养创客,这个重担就落在了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教师身上,他们才是教育的实践者、政策的推行者。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对“创客”一词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笔者认为创客教育不能只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重点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上以及思维的培养上,教师的使命是让所传递的知识重新赋予新的生命,让“他们”拥有更丰富的“人生”,“活”的更加精彩。

笔者所任教的学科是高中信息技术,它和语、数、外等其他传统学科对比算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有着自己的课程特点:工具性、时效性、广泛性和实践性等。基于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应该授之以渔而非鱼。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产生智慧,智慧促进创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是一直践行着这一观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采用这些策略:

一、教学内容趣味化

比如在学习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概念之前,学生对信息的概念总是片面的,认为信息就是手机或QQ发送或接收的信息、微信中的消息等。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举例、拓展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并全面的概括出信息的概念,然后再通过一些小的游戏形式,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如何高效的利用这些特征。

二、善于设疑,创造思考的情境

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内容“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笔者首先是传统的知识传授,然后趁热打铁,利用学生刚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利用函数和公式处理数据这节课上,首先是介绍公式及函数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十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实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最后提出“评委打分计算”问题,规则是:计算出每个评委评出的总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提出该问题的同时,笔者将该表格也同时发给了学生,让他们分小组讨论。

有的小组很快就举手示意找到办法了:计算出每位参赛选手的总分,然后找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拿总分减去最高分和最低分,把结果除以8就行了。

很快就有小组对这个解决办法提出异议,这个办法基本上靠的是人工计算,太麻烦,应该有更简易的方法。

通过老师的进一步的鼓励和引导,有个小组采用函数嵌套的方式编辑了A001号选手的最终得分公式为:“=(SUM(B3:K3)-MAX(B3:K3)-MIN(B3:K3))/8”。

然后又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分母中的“8”也可以用计数函数“=COUNT()”解决。

通过逐步修改完善,最后得出了A001号选手的最终得分公式为:“=(SUM(B3:K3)-MAX(B3:K3)-MIN(B3:K3))/(COUNT(B3:K3)-2)”

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首先提出问题,然后逐步引导,让学生把硬生生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样做既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点,又让他们掌握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拓展了思维空间,让知识的种子在他们的脑海里萌发、茁壮成长。

三、拓展思维、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的创新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的使用

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要用什么知识、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如何应用知识解决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需要思考的。任务驱动法的使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制作个人名片”的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自己感觉比较满意的个人名片,然后展示给同学欣赏。任务的驱动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将这些能力运用到生活当中。

知识是源于生活实践中技能的积累,而技能的提升或创新靠的是智慧,智慧很大程度上形成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之中。创新能力在自由开放的空间才能茁壮成长。要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提问、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的思维能力。要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能。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必将升华为智慧。教师让学生亲自面对困难、亲身感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就能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与实践经验,做到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产生智慧,智慧促进创新。创造源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创客教育也应一样。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身边的事物,注重生活的细节,做一个“有心人”。细微处发现身边某些物品的不足之处,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更新改进,这个改进的过程就是创新的的过程,也是重新赋予知识“生命”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龚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第一论文网http://www.dylw.net/jisuanjijiaoxue/218755.html

[3]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

[4]王立力:《教学创新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