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慢性胃炎2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综合治疗慢性胃炎252例临床疗效观察

倪敏邓祖琴

倪敏邓祖琴(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兴文644400)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069-02

【摘要】目的综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方法对兴文县人民医院近七年间综合治疗252例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论慢性胃炎的综合治疗能健脾益气和胃,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接受并坚持治疗的积极性,减少复发。

【关键词】慢性胃炎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

1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252例,其中男176例,女76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6岁。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上腹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嗳气,反酸,胃粘膜糜烂时出现消化道出血,可伴有消瘦、贫血、黑便。病程1.5年~40年。确诊方法:252例均经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确诊。慢性胃炎分为慢性胃体炎和慢性胃窦炎,选用慢性胃体炎70例(27.8%),慢性胃窦炎182例(72.2%),有胆汁反流94例(37.3%),病理学检查所有胃粘膜中均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病变呈片状不规则分布。10例有肠化生,5例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36例尿素酶速查幽门螺杆菌(HP)阳性。

2方法

2.1一般治疗慢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有些病员思想负担重,又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因而不易坚持治疗,所以适合采用综合疗法。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病员的信任度是慢性疾病能够顺利治疗的前题。配合适当的心里治疗,提高病人接受并坚持治疗的积极性。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工作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易消化富于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戒烟酒,避免服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

2.2西药治疗阿莫西林1.0g每日2次,替硝唑0.5g每日2次,共2周。同时加用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加西沙比利5mg或多潘立酮10mg3次,疗程2个月.

2.3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多是脾胃虚弱致脾胃运化功能差,故治疗上宜健脾益气。四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灸甘草,酌情加入陈皮、柴胡、枳壳行气宽胸,丹参活血祛瘀,疗程2个月。开始为水煎剂,以后可配制成蜜丸或水打丸。

3结果

疗程结束后,222例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88.1%),20例症状减轻,10例无改变。4个月后所有病例均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26例胃粘膜完全正常,225例有不同程度好转,表现在胃粘膜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多形核细胞明显减少以至消失,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虽临床症状好转,但考虑为癌前病变,转手术治疗。半年后复查,HP224例阴转(94.9%)。随访追踪2年,240例症状未再发(95%),10例肠化生及5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者,每半年复查1次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病变均无发展。

4讨论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且症状轻重与病变程度不一致,反复发作,以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嗳气,反酸,纳差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中医的“胃痛”、“嘈杂”、“痞满”等范畴,确诊有赖于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活检。本组病例全部在治疗前明确诊断,并在治疗后定时复查胃镜及病理组织学,及早发现早期病变征象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了因误诊而滥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我们认为,对于慢性上腹不适者,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应作为常规措施。近年来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窦粘膜慢性炎症的主要病因。本组236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92%)提示大多数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螺旋形状和鞭毛结构,能快速穿过胃酸环境和粘液层,产生空泡毒素导致粘膜细胞空泡变性。幽门螺杆菌还产生多种毒素如脂多糖,尿素酶,粘蛋白酶等使胃粘膜屏障受损,粘膜细胞变性坏死,大量中性粒细胞炎症性浸润,从而使粘膜腺体的再生受到极大的影响。兰索拉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细胞的作用。阿莫西林、替硝唑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从而保护了胃粘膜,西沙比利能够促进胃排空,逆转胆汁反流,促进了胃粘膜的修复。此外,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饮食,吸烟,饮烈酒,免疫因素,胆汁反流,药物(如NSAID)等因素也与该病有关。HP不见于组织学常的胃,有胃炎者90%有HP感染,本组252例,HP阳性236例(92%),在根除HP的治疗中我们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疗使236例HP阳性患者转阴224例,说明这2种抗生素与PPI等联合可以根除HP,能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气虚致脾胃运化功能差,故治疗上宜健脾益气。四君子汤水煎液含有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综合作用于机体,调节胃肠道功能。同时应用丹参活血祛瘀,陈皮、柴胡、枳壳行气,改善胃粘膜循环,有利于损伤粘膜的修复。慢性胃炎病程长,病情常反复,本组病例在治疗中有15例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但均能耐受,所有病例均接受完整治疗,说明配合中医中药能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病人接受并坚持治疗,特别是后期的巩固治疗,更适合用中医中药。

参考文献

[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35.239.253.

[2]吴新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04.

[3]赵京涛,刘玉兰.消化内科学[M]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48.

[4]宣世英,王青,李德爱,主编.消化病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

[5]刘改芳,林三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