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发展方向研究

许静

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智慧城市”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慧城市”的出现解决了我国因城市化迅猛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概述、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四个方面来加以探讨。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规划;信息技术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是很多城市将智慧城市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中。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智慧城市的演化进程、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智慧城市的主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划类型的创新和规划体系的完善两个方面上。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下的城市规划有三个应对策略。

1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建设智慧城市,是抓住新一代网络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新一代服务业和城市化发展的机遇,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赢得优势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事关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作。在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大力推崇和国家的积极鼓励下,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市已经将智慧城市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这些城市都希望能依靠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例如北京市,北京市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规划城市的主要措施有,深化经济改革,把创新作为发展规划的核心,注重文化发展。上海市制定了“创建面向未来智慧城市”的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涵盖了“城市光网”工程、城市的智能化管理、信息的技术应用等领域。

2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智慧城市的演化进程及提出背景

智慧城市最早起源于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的“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有三种理论,分别是经济和市场的一种起源论、地理和环境的决定论、功能的决定论。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化不断加剧而导致一些“城市病”影响下发展而来的,是各个国家不断摸索中诞生了。它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人们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并调控城市各个方面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主要有两个,一是“城市病”的加剧,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社会不安定的因素比较多、人口的集聚和拥挤、就业困难、大量的环境污染等方面。这些“城市病”需要城市发展有新的模式、新理念和新的技术来加以支撑。

(二)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勘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职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分析,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智慧城市不仅需要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更要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的创新。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识分享的壁垒,消融了创新的边界,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的“消融”。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它包括了智慧经济、智慧人口、智慧治理、智慧交通、智慧环境、智慧生活六个方面。

(三)智慧城市的主要研究内容

智慧城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六部分,分别是智慧治理、智慧产业、智慧环境、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民生和智慧人群。智慧治理是智慧城市能够正常运营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智慧政府和智慧公共管理体系建设。智慧政府指的是政府应该提高自己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基础设施由最新的网络信息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三个方面组成。智慧基础设施的建立,为建设智慧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智慧民生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事情,它会直接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产生影响。智慧产业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利用人的智慧进行的各种研发、生产、创造活动,形成的智慧产品。智慧产业是体现“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准,它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智慧城市的建立。

3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智慧城市的构建对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最大程度上改变城市化的发展模式,由“粗放式”到“集约式”。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中民众参与程度,改革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智慧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还有城市规划的理论对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有引导的作用。

(二)对城市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

智慧城市对城市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是规划类型的创新和规划体系的完善。智慧城市对规划类型的创新体现在智慧城市会催生新的产业,这些新的产业可以带动城市新的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有助于城市规划师思想的改善,城市规划师会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促进城市规划的创新型改变。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一)智慧城市建设遭遇的难题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是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智慧城市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体制难以突破、网络权益与安全保障举措失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等情况。体制难以突破表现在投资、建设、运维、使用、监管的机制不健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传输速度、质量不高等情况。

(二)城市规划的应对策略

建立智慧城市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低碳、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生活与工作服务。所以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下的城市规划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主攻云服务技术,加强云、管、端“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城市规划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智慧产业技术创新优先安排。城市规划要加快大数据、智慧互联网等技术创新的建设。第二个方面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政府在城市规划的时候要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这不仅有利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有利于移动互联网、智慧互联网等网络产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第三个方面是政府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要统筹有线、无线网、北斗网的利用,系统推荐网络的建设。同时,按照“整体规划、同意建设、多家共用”的原则,解决网络建设“最后一公里”服务对接问题。

结语: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是很多城市将智慧城市纳入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方向中。智慧城市的相关理论概述主要包括智慧城市的演化进程及提出背景、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内涵和智慧城市的主要研究内容三个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规划类型的创新和规划体系的完善两个方面上。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下的城市规划有三个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席广亮,甄峰.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智慧城市空间组织和规划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4,v.21;No.15305:102-109.

[2]刘勇,张韶月,柳林,王先伟,黄华兵.智慧城市视角下城市洪涝模拟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5,v.3404:494-504.

[3]许志勇,孙亮.智慧城市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发展探讨[J].电信网技术,2013,No.22907: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