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翟广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翟广清

翟广清

翟广清

山东华圣瑞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合理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可减轻城市水资源匮乏、城市内涝以及径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内交通网络的规划具有重大影响,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城市给排水规划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海绵城市理念也为市政给排水设计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使得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更加坚固,城市建设更加科学,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用

引言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的模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城市道路越修越宽,越修越长,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出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水资源不足,于是对地下水进行抽取,这种方式带来了很大危害,直接的影响是造成地下水位降低和地面建筑物的沉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利用的重要性,平时将城市中的水留下来,而不是在最需要水的时候选择外调的方式。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建设海绵城市,改变传统市政给排水设计,有利于城市发展。

1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与养护不协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建筑高度在逐渐加高,很多建筑建在了地下很深的地方,这将给给排水的设计以及建造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并且市场上的给排水建筑材料已经很难满足现在建筑建造的需要。现在对给排水的设计以及建造的思考方法还很匮乏,并且很多建设大多比较重视建筑的地上部分,但是对建筑的地下部分则较为疏忽,导致现在地下建设的进度较为落后。许多城市地下给排水设计以及建造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短期内很难满足目前人们对给排水系统期望。而且很多地方在建设完成后,对给排水系统的养护以及修复工作很不到位,建设与养护严重失衡。

1.2受气候突变的影响

如今的气候变化较为迅速,很难预防,这也会对城市给排水的设计带来影响。如果设计标准过高,则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且使用效率不高,导致给排水设施空置。如果设计时,未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当突然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们将无法及时应对。这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严重的财产以及人员的损失。

1.3雨水资源利用不足

如今城市的地面硬化率越来越高,导致大部分的雨水白白流失。据统计在自然条件下,有很大一部分雨水会直接渗透到地下,只有很少一部分流向河流。在城市中恰恰相反,大部分的雨水流失而只有小部分的雨水渗入地下,城市地下水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城市给排水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都是以前雨污合流的管网,雨水很难得到有效利用。并且目前的给排水管网对雨水的处理量也较低,建设标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2.1道路横断面

道路是行车的主体部分,长时间经受行车荷载,在路面铺装中可以采用透水性强的材料。传统的路面设计是通过坡度重力的作用,路面的水经过道路两侧的排水边沟进入地下排水管道中。改进路面设计材料,使用透水性强、孔隙大的结构层,部分水可以透过结构层;由于路面道路的特殊性,水在透过结构层的过程中,相当于透过了一层层的筛孔,水中携带的一些杂质和污染物会被过滤,流至地下的水都是较清洁的水。在路面透水铺装中,可以设计为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碎石铺装等。横断面方面通过优化道路横向坡度的设计,在不同道路方面设计成不同的排水方式。为了使路面雨水快速有效流入汇水系统,合理配置路面中的分隔带和绿化带,便于雨水排出。

2.2人行道设计

以往的人行道通常是使用不透水材料,在暴雨时来不及排出,对过往行人造成阻碍。现将人行道设计成透水铺装的方式,使用透水材料进行铺装,最大化利用道路人行道功能。考虑到人行道两侧会有绿化植物的存在,将两侧植物设计高度低于人行道,利于雨水向植物灌溉。

2.3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之绿化带设计

在市政给排水规划和设计中,绿化带是重点,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1)对雨水收集进行设计。对于城市路面应当使用透水性比较好的材料,保证雨水可以渗透到地表层,随后对绿化带的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收集。对此过程中绿化带的不能太高,应该在路面下面15-20cn之间设置,此外绿化带高度不可以比绿化带土壤高度低。(2)对水质进行过滤设计。在对城市道路中积水水质进行过滤设计,可以很好的清理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出现污染,也可以将收集起来的雨水运用到很多地方。为了进一步加强水质过滤设计要在施工过程中敷设一层种植土,并且在种植土的上层部分铺设一层砂石层,之后再将渗透管道埋设进去,从而就可以很好的提高雨水的渗透性水质的清洁度。③对排水量进行有效缓解,充分发挥蓄水的能力。在进行绿化带设计的时候,作为设计人员要与地形特征和结构相结合进行分析,在此前提条件下进行导流系统设置,促使市政工程在降雨量较强时水流入地面更具有层次感。同时还要对雨水位置进行考虑,设置明沟,促使沉淀雨水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还应该在两边设置水沟渠,保证配水功效得到发挥,从而为工程建设完成会投入使用,方便雨水有效的排放到绿化带中,对城市功能的发挥不造成影响。

2.4海绵城市理念的设计之附属设施

(1)路缘石:路缘石通常处于路面和其他构件设备之间,如马路中间的分隔带、路面边缘等。路缘石通常有两种,分别是平缘石和立缘石。它们是从高度上来区分的,平缘石一般和地表齐平,能防止雨水在路面囤积,引导雨水导入绿化带等;立缘石通常都是比地面稍高一些,其功能也是促进雨水排入绿化带。(2)雨水口:雨水口是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的主要收集设施,也是雨水收集的起点。在传统雨水口上可以设置截污装置,传统雨水蓖子用截污铁蓖代替。为了清洗方便,还加入了滤网换防堵塞侧壁进水排水帽。雨水篦子可以打开,篦子帽檐可以起到防止细小杂物流入雨水口的作用,能够解决堵塞和污染水流问题。(3)路肩边沟:由于路面施工设计要求,路肩边沟通常使用非渗透性的材质,一般多采用混凝土水泥等材质,雨水不能得到渗透净化,视觉感官也一般。这就要求在海绵体城市设计上考采用在周围建立沟渠、种植植被等方式,通过这些手段起到净化、存储雨水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各种设施已经慢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理念,将其引入到市政道路建设中,不仅可以提高给排水管网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种理念还为城市的给排水设计指明了方向。在规划海绵城市建设时也要认真学习国外的一些成功建设实例的经验,总结其成功的原因,同时还要学会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去粗取精,将海绵城市建设应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丹.对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8(08):181-182.

[2]林进南.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4(05):22-23.

[3]宁芳仪,丁淑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80-81.

[4]付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24):50-51.

[5]徐锋.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