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分析

张琪雷

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船舶体建造方法,对检验节点控制技术进行分析,认识舶船体建造前检查工作的要点,总结船体结构骨料装配的实验内容以及船体焊接质量检验内容,旨在通过多种检验方法的构建,实现舶船体建造中节点检验的合理性,提高船舶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

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舶船体建造检点的检验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舶船体建造节点的控制,可以提高船体的整体质量,为船舶的使用提供支持。但是,在一些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中,存在着生产管理相对落后、厂房质检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为舶船体建造质量的提升带来限制。因此,在现阶段舶船体建造检验中,相关人员应该提高对节点控制状况的分析,结合检验节点的特点构建检验方案,以实现舶船体建造检验工作的程序化、简单化,提高检验工作的可操作性。

1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检验原则

在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检验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节点检验及控制的质量性,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技术可行性原则。舶船体建造中,其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节点建造技术存在差异,因此,在检验工作开展中,相关人员应该针对不同检验标准,进行可行性技术的分析,有效提高船舶检验的质量,提高节点检验技术的可操作性。第二,经济性原则。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中,由于检验工作的多样性,往往会耗费较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所以,在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检验中,应该将经济性原则作为重点,避免不必要资源的浪费,实现检验工作的稳步进行。第三,注重细节原则。在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中,为提高舶船体的整体质量,应该将工作细节认真落实,以保证细节节点控制的有效性。首先,相关人员应该进行认真进行船舶资料的收集,按照设计图纸的规范进行检验。其次,通过多工作细节的分析,进行工作的合理衔接,提高细节检验的高效性[1]。

2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控制策略

2.1CM节点的检验技术

在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检验及控制中,CM节点的精度检验主要是对船舶船体的关键部位进行检验分析,通常状况下,CM节点控制的检验技术包括卡板法、检查线法等多种技术,其中对卡板法的使用相对较多。主要是在该种检验技术使用中,会制作成1:1的卡板体,然后对卡板体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技术可以运用在船体焊接转配之前,也可以运用在焊接结束之后。例如,在进行卡MARK线法节点检验时,只需要在检验结构的构板上标记出卡MARK线范围,就可以实现对船体结构的对应检验,有效提高舶船体检验的整体效率。应该注意的是,在该种检验方法使用中应该保证垂直版定位的精准性,例如,在舶船体垂直版定位精度控制中,其精度要求如表一所示,避免定位不准确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表一定位精度控制

项目标准

长度±2.0

宽度±1.5

对角线±2.0

直线度≤1.0-2.0

2.2船体结构骨架的检验技术

通过对舶船体建造节点检验技术的分析,在船体结构骨架检验时,相关人员应该按照施工图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方案落实的准确性。具体的检验技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对船舶底板尺寸检验时,应该保证船舶实际拼接状况以及焊缝焊接状况的标准性,提升船舶建造的整体性。第二,由于船体中的结构骨架对船舶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一定要保护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所检验的数据必须要反映出船体建造的真实状况,以提高检验数据的使用需求。

2.3船舶外板刨缝检验技术

对于该种检验方法而言,其检验方法包括:第一,相关人员应该检查船舶船体外板缝之间的高低差距,将其差距控制在0.1倍的板厚之内。若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检验结果超出标准数值时,应该对超出的部位进行修正处理,对于一些超出严重的情况,应该重新安装,以保证船舶船体外板缝隙的合理性。第二,在刨缝检查的过程中,相关检验人员需要对船体骨架、外板等进行开半圆处理,在处理结束之后可以将其作为焊接孔,以便提高船体的完整度。第三,在外板刨缝检查中,也应该对刨缝的深度进行检查,检查中应该注意刨缝内除渣合理性,若发现不符合刨缝标准的问题,应该进行及时处理,以提高船舶体节点检验的质量性[2]。

2.4焊接质量的检验技术

舶船体制造节点检验中,焊接质量的检验及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况下焊接质量的检查方法包括:第一,对焊接材料以及焊接设备的检查,通过这两个项目的检查可以提高焊接整体质量,相关焊接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操作专业性,当发现焊接中存在限制性问题,应该明确原因,合理确定焊缝位置以及探伤范围,提高检查的质量性,充分满足焊接质量检验的基本需求。第二,在焊缝检查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检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仪器检查的精确度[3]。

2.5船体气密性的检验技术

船体焊接结束之后,应该对船体各个临时临时开口的气密性进行检查。检查中相关人员应该按照基本标准进行,明确检验流程,提高检验过程的标准性。在检验中应该保证检验区域的干燥性,之后进行压水、充气实验,通过实验将两个连接舱室进行隔离处理,从而及时发现漏水点。整个检验的过程中,对于缺陷问题应该及时补救,并按照船体气密性检查标准就进行处理,补救完成之后应该对气密性进行再次检验,以便有效提高船体气密性检验的质量性[4]。

3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舶船体建造节点的分析,需要节点质量的控制。在船舶企业建造船舶时,应该结合国家的质量检验标准,在船舶正常运行之前,需要构建系统性的检查工作,以提高节点检验的整体质量。通常状况下,在舶船体节点检验质量控制中应该做到:第一,对于验船师而言,在舶船体节点检查中,应该先检查生产船舶企业所提供的设计图资料,实现舶船体建造施工的规范性,通过对材料的审批以及建造节点的检查等,提高项目审查的有效性。第二,在验船师进行舶船体节点检查中,应该对船舶企业进行检查,通过设备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等,提高舶船体节点检查的有效性。第三,通过对船台陆地耐压的面积、耐压强度总长度、船舶宽度等数据的检查,提高节点质量控制的整体价值。第四,对于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的质量控制方案而言,在质量检查中,相关节点检查人员应该结合船体的实际状况,进行设备参数的确定,以提高船体使用的整体价值。因此,在现阶段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质量控制中,应该通过各个节点检测方案的分析,提高舶船体的施工质量,实现舶船体质量检查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船舶行业发展中,舶船体节点质量的检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舶船体节点的科学检验,可以提高船体的整体质量,满足船舶使用的基本需求。但是,在现阶段船舶船体建造检验中,存在着一些人员控制意识不足以及检验方案不合理的问题,为船舶船体的质量检验造成影响。因此,在舶船体检验中,人们应该提高对节点检验的认识,通过针对性检验节点控制方案的构建,实现CM节点检验、船体结构骨架的检验、焊接质量的检验、船体气密性的检验等,通过多种检验技术的构建提高细节检验的标准性,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满足船舶船体检验的基本需求,为现代船舶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彭洋.内河船舶船体的建造检验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15):9-10.

[2]涂洪文,钱伟勇.内河船舶船体建造的检验节点控制措施[J].中国水运月刊,2016,16(10):14-15.

[3]徐自旭.内河船舶船体建造检验节点的控制策略分析[J].珠江水运,2017(3):89-90.

[4]陈平新.船舶船体建造质量检验控制探讨[J].科技与管理:武汉,2015(3):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