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职业性伤害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助产士职业性伤害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曹晓芳张翠玲

曹晓芳张翠玲(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在工作中减少职业性伤害的预防对策。方法对助产士职业性伤害的发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总结助产士的职业性伤害的发生常见原因。结果助产士职业性伤害的发病率为89%,职业性伤害的发病率较高。结论加强助产士职业防护培训,落实职业防护措施,使职业性伤害的发生率较到最低。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性伤害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039-02

医院不仅是预防和治疗职业性伤害的场所,也是受职业性伤害影响的场所。有研究表明,在最有职业性伤害的医院相关科室中,分娩室排在第2位[1]。助产士因工作的特殊性,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与工作有关的各种疾病,影响助产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本文针对我院2008年—2012年期间所有在产房从事助产工作的助产士的职业伤害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对策,为助产士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年间我院助产士共42人,年龄在22—43(32±1.52),其中,中专学历4人,占9.5%;大专学历25人,占59.5%;本科13人,占31%。

1.2调查结果

助产士职业性伤害表现主要为针刺伤、传染性疾病、颈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甲亢、过敏性皮炎、睡眠障碍、视力下降、强迫行为等。

研究资料显示助产士的职业性伤害率的发生率为89%,现状较为严重,助产士是职业性伤害的高危人群。

1.3分类

按照伤害程度将伤害分为三类:Ⅰ亚健康状态:睡眠质量差、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怒等;Ⅱ工作相关性伤害:针刺伤、过敏性皮炎、皮肤皴裂;Ⅲ工作相关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颈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甲亢、视力下降、强迫行为等。

2原因分析

2.1生物性因素现阶段孕产妇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性肝炎(HBV、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RPR)、淋病、尖锐湿疣等,在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接产及伤口缝合的过程中,这些疾病可以通过血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进行传播,尤其在助产士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是有破损伤口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感染,特别是在抢救或意外情况发生的无防护状态下。近年来,病源流动性加大,该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

2.2物理性因素对助产士造成职业性伤害的物理因素主要是锐器刺伤,最常见为针刺伤。助产士在缝合会阴伤口时由于视野暴露不清、技术不熟练、产妇不配合等原因造成;进行护理操作如抽药、回套针帽、换输液瓶等易被针头刺伤。助产士长期站立、侧弯、颈部前屈的体位易造成颈椎、腰椎疾病、腰肌劳损及下肢静脉曲张;手术视野的强光会导致头晕、眼部疲劳、视力下降;分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导致助产士工作量大、无法保证正常的进餐和睡眠,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睡眠障碍的发生。

2.3化学性因素为预防各种医源性感染,助产士在工作中会接各种化学消毒剂如酒精、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笑气等,会对眼睛、皮肤、呼吸道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是造成接触性皮炎和职业性哮喘的重要原因之一[2],

2.4社会心理因素产科是医院内的高危科室,工作预见性低、病情变化快,经常会遇见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抢救等危急情况,接产中反复核对,害怕纱布、器械等遗留在手术部位,使助产士在工作中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对助产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家属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辛苦的工作无法得到家属的理解,都会对助产士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助产士在工作中,还要妥善处理与医生、护士其他助产士之间的关系。工作中的考试、进修、评比、晋级高级职称等诸多现实问题所造成的疲惫感都是助产士产生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

3预防对策

重视职业安全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防护意识和技巧,不但强调标准预防,更应该注意全面预防。

3.1医院应设专门的部门时事调查职业性伤害的危险因素,适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把职业性伤害的安全教育作为上岗教育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强调双向防护,树立“任何与患者的体液及被污染的物品都存在严重感染危险的”的标准预防的观点。

3.2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防护措施,加强无菌观念接生操作规范,认真执行手卫生,急产接生时穿防渗隔离衣、戴护目镜、双层手套,如有手皮肤或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对有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隔离技术规程助产和护理,专人负责,所有使用物品及胎盘均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在接触、使用各种消毒剂时应遵循使用原则,做好个人防护,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推广安全性留置针和真空采血器。

3.3安全使用锐器,避免针刺伤助产士在进行会阴缝合的过程中应正确的使用镊子和止血钳取放缝合针,避免用手接针;对于烦躁不配合的产妇或缝合视野暴露不清,应寻求助手配合操作;医疗废物处理规范,注射器应正确的回套针帽,锐器使用后应及时回收,放入利器盒,从而避免助产士受到意外伤害。

3.4建立职业性伤害应急预案和登记上报制度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性伤害时应立即采取应急相应的措施,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测和预防性用药及观察;填写登记表,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备案,评估职业暴露程度。

3.5满足临床合理人力资源,解决助产士缺编问题,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实行弹性工作制,合理配备人员,合理安排班次,既能保证产科工作质量和产妇的安全,也能减轻助产士工作强度。

3.6减轻工作压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3]助产士应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协调好工作、学习、休息之间的关系,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和缓解压力的方法,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提高对紧张刺激的应激能力;同事之间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助产士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注意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必要时展开有针对性地心理咨询,提高助产士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

4讨论

助产士是一个责任大、风险高的职业,妻已成为职业性伤害的高危人群。医院的管理人员应重视助产士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根据工作量进行人员配置,实行弹性工作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助产士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技巧,提高自身防护措施;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提高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降低职业性伤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eltramiEM.WilliamsIT,ShapriroON,Riskandmanagementofbloodborneifnfecyionsinhenalthcareworkers[J].ClinicaLMicribiol-ogy,2000,13(3):385-407.

[2]布清,李惠芳.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包头医学,2010,34(1):38-39.

[3]李晨芳,梁前芝,助产士潜在职业危险分析及预防[J].医护论坛,2010,17(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