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110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分析

黄春鸿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流行出血热(EHF)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流行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110例患者中急性肾衰竭98例(89.09%),其中18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1~13次(平均4.72次)。110例患者中104例(94.55%)痊愈。结论:流行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经过恰当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关键词】出血热;临床特征;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22-02

Diagnosisandtreatmentof110caseswith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HuangChun-hong.ZhangzhouMunicipalHospital,AffiliatedtoFujianMedic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MethodsTheclinicaldataof110EHFpatients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98(89.09%)patientswerecomplicatedbyacuterenalfailurein110EHFpatients.Amongthem,18patientsreceivedbloodpurification.104patientsfullyrecovered.ConclusionsEHFhasavarietyofclinicalmanifestations,earlymisdiagnosisrateremainshigh.CliniciansshouldraiseawarenessofEHF.Aftertheappropriateaggressivetreatment,mostpatientshaveagoodprognosis.

【Keywords】Epidemichemorrhagicfever;Clinicalfeature;Therapy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广泛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的急性传染病[1]。实际工作中EHF的临床表现复杂,多不具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现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8年来对110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为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住院的EHF患者共1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血清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IgG均阳性。

1.2方法

对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EHF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

2.结果

2.1临床表现

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经历五个疾病阶段: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3],但典型的病例不多,本组110例患者中仅6例(5.45%)有典型的五期表现。110例患者中10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高热69例(62.73%);急性肾衰竭98例(89.09%);血小板减少75例(68.18%);病程中具有典型三痛3例(2.73%);酒醉面容11例(10.00%);中毒性肝炎70例(63.64%);中毒性心肌炎25例(22.73%)。

2.2辅助检查

WBC2.49~58.91×109/L(11.74±7.39×109/L),血红蛋白(HGB)62~188g/L(138.26±23.29g/L);PLT9~451×109/L(97.33±79.67×109/L);血清肌酐(Scr)39.4~1073umol/L(395.41±256.49umol/L),ALT7.6~3108.7U/L(192.59±332.37U/L);血清谷草转氨酶(AST)13.4~7792U/L(282.75±781.08U/L);CK-MB0.01~73U/L(18.89±15.23U/L)。

尿蛋白异常93例(84.55%),其中尿蛋白±5例(4.55%),+18例(16.36%),++29例(26.36%),+++39例(35.45%),镜下血尿55例(50%)。

2.3Stettergrend诊断标准

Stettergrend等根据临床表现,建立一个诊断标准,符合以下6条标准中4条以上,诊断即可成立。敏感性高达97%,特异性为93%。诊断标准如下:①急性起病;②发热;③腹痛、腰痛和(或)头痛;④血清肌酐升高;⑤蛋白尿和或血尿;⑥少尿[4]。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4项或4项以上诊断流行性出血热。本组患者中,符合Stettergrend诊断标准者105例,诊断符合率达95.45%。

2.4治疗

采取综合治疗,早期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受损者予保肝治疗,4例中毒症状严重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予抗感染治疗后均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8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1~13次(平均4.72次),其中1例患者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后好转改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2例行CVVH治疗好转后脱离透析,1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其余患者均行血液透析(HD)治疗。

2.5转归

本组110例患者中104例(94.55%)痊愈;1例老年患者治疗后好转,肾功能明显好转,随诊1年Scr于360mmol/L,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拒绝行肾穿刺病理检查;1例患者入院时Scr796umol/L,予血液透析治疗3次后脱离透析,后因经济原因办理自动出院,出院时Scr596umol/L,失访。4例患者出院时肾功能未明显好转,因经济困难出院,之后失访。

3.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病变范围广,可出现肾脏、心肌、肝脏损害,胃肠道症状比较突出[5]。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有五期经过,但典型的病例不多。本组110例患者中仅6例(5.45%)有典型的五期表现。病程中具有典型三痛3例(2.73%),酒醉面容11例(10.00%)。症状不典型的病例,容易误诊。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诊断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未开展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检测,笔者认为基层医院如有疑似病例应及时抽血送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或转诊。

流行性出血热确诊有待血清学特异性抗体及病原学诊断,基层医院无条件确诊,或送血至相关单位检测所需时间长,无法早期诊断。本组患者中,符合Stettergrend诊断标准者105例,诊断符合率达95.45%。Stettergrend诊断标准简便易行,有利于早期诊断,尤其有利于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流行性出血热要采取综合性治疗。首先应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早期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一般起病5d内抗病毒治疗有效。中晚期应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针对各期的病理生理改变,采取预防性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治疗。对重症患者要抓紧抗休克、预防出血及肾衰竭的治疗。特别注意液体管理。对于少尿、高分解的急性肾衰竭患者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低血压休克患者应该适当增加补液量,适量补充胶体液,避免容量不足。积极补充容量后如患者血压仍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如遇血压低且需行血液净化的病例,可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避免血透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反复低血压加重肾小管的坏死或抑制肾小管细胞修复。

综上所述,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易合并心肝肾、血液系统及胃肠道损害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医务人员应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能力,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防止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庄永泽,王金泉.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M].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38-751.

[2]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92.

[3]于丹萍,宋干.流行性出血热[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20,57-67,162-213.

[4]胡伟新,谢红浪.流行性出血热的肾脏损伤[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6,5(4):88-92.

[5]史子敏.流行性出血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