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孙振龙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

摘要: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混凝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材料,一旦没有处理好就容易造成裂缝的产生,所以掌握必要的防治技术是相当有必要的。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不但包括在表面上形成的裂缝,同时也包括更深层次的裂缝,所以加强这方面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一、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1、建筑结构本身问题

一些建筑设计本身缺乏合理性,这使得混凝土不能很好的粘合在一起,难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建筑结构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在建筑物结构中断面有较大程度的变化,使得应力过于集中,从而导致表面的混凝土层出现裂缝。第二种,对结构构架施加了不当的预应能力,使之产生构建裂缝。第三种,对混凝土的构件及配置钢筋考虑不够。混凝土构件一般都有一个形变程度,施工之前应该对此有所考虑。另外,混凝土配置构造钢筋的直径大小以及长度、数量都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忽略这些条件很可能产生混凝土裂缝。第四种,混凝土等级控制不当,如果混凝土等级过高,就会导致用灰量偏大,不利于混凝土后期的收缩。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有水分的蒸发,使得混凝土的总体积减小,从而产生收缩。如果,建筑本身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以上问题,势必会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施工工艺的选择不当

一般情况下,由于场地及其他外界条件的限制,混凝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和运输才能被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就有可能发生改变。另外,浇筑的速度、浇筑的顺序均影响到混凝土的建筑效果。速度过快、不合理的顺序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使用之前都有一个振捣的过程,振捣过程中轴撤过快、漏振或者是过振都影响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混凝土的养护对于混凝土水化反应的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因此,选择正确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

1、加强采购监管力度,关注材料配比现象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仅要为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问题考虑,还要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为社会打造出高质量的房屋建筑工程。相关施工单位应严格检测建筑材料的购买及配比,防止某些人购买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以谋取私利。严格控制材料的配比,保障混凝土的成功制备。

2、提高质量,规范设计

针对建筑工程中的设计问题,今后应当注意建筑工程设计,应由相关设计人员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标准严格执行。严谨的规范设计可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各项指标的合格。与此同时,相关设计人员还应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积极运用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概念。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也要严格审查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多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以确保各方面,如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发生。

3、合理分配混凝土的原料配比

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不同的运料配比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不同,要用过科学分析,统计混凝土材料配置情况,得出混凝土的最佳水灰比例。否则,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极易造成裂缝,并对混凝土的承载产生不好的作用,埋下很大的工程安全隐患。

4、施工阶段控制措施

(1)施工方要认真考虑混凝土的拌帑点和施工点之间距离,尽量缩短输送的时间,确保混凝土性能。

(2)保证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工序,确保表面的均匀以及结实。如有必要,施工方要二次振捣,而且工人振捣时要垂直插入,插入的深度确定为下一层5cm。

(3)模板和支架的管理要严格。施工方要明确所用模板承载力,保证受力在其承载范围内,避免模板产生变形。在浇筑中必须设置合理的浇缝,间距保持20~30m之间。

(4)模板支撑的时间要足够,确保混凝土成形顺利。为避免混凝土出现起伏大的现象,须合理划分混凝土块,合理安排工期以及工序,尽量避免混凝土的高差过大以及侧面的长期暴露。混凝土的施工中,为节省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方就会在新浇筑混凝土彻底固化之前拆模来提高模板使用的周转率。为保证浇筑质量,在混凝土的温度比外界环境温度高时,施工方应该适当延长拆模的时间,并在模板拆除后,要做好表面的保温覆盖,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5、加强工程后期的养护监管

建设时须严格地把控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其中保温养护和环境保湿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可以有效避免浇筑后混凝土浇凝结过程中其内部、表层因出现较大温差和湿度差异而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具体措施如下:施工方可在混凝土表层铺设草垫和塑料薄膜,并依据混凝土湿润度,对其表层定期洒水,但是若温度在5℃以下不需洒水;另外在天气即为干燥时,为减少混凝土水分蒸发可在薄膜表面涂一层塑料薄膜养液。此外,在检查时若发现混凝土表层塑料薄膜未完全覆盖,并且混凝土出现小裂纹,要马上对表层洒水,并重新进行塑料薄膜的全覆盖,覆盖时间应至少在60d左右。

三、混凝土裂缝常见处理技术方法

1、灌浆、嵌缝

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会在沿裂缝凿槽,于槽中嵌填刚性或者塑性的止水材料,达到封闭裂缝的效果,一般常以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刚性止水材料,以聚氯乙烯胶泥、丁基橡胶等作为塑性材料。

2、表面涂抹

如果裂缝宽度不超过0.2mm,通过表面涂抹方式达到修补目的。不同环境中进行修补所用材料不同,同时也会随着修补目变化而出现差异,其中弹性涂膜防水材料应用最广。施工步骤:①将混凝土表面打毛,可以通过钢丝刷完成;②将表面附着物清除,水冲清洁后要干燥充分;③将混凝土表面气孔填充,用树脂进行;④在表面上涂覆修补材料。

3、开槽修补

对于0.5mm以上的裂缝可以采用开槽法修补,这种裂缝修补应用材料配比如下:环氧树脂:聚硫橡胶:水泥:砂=10:3:12.5:28。材料经晒干后人工过筛,按比例将水泥和沙拌匀,再加入配好拌匀的环氧树脂聚硫橡胶并进行人工搅拌。加入少量丙酮稀释,使稠度达到适中,改性环氧树脂砂浆制备完毕。将其装入塑胶桶中,混凝土凿槽洗净吹干,将砂浆及时嵌入。

4、结构加固

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当裂缝已经开始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时,要考虑用加固法进行裂缝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混凝土裂缝原因的分析,我们最终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防治技术对其进行干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探讨和运用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建筑领域科技的发展,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在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使用的质量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赤荣.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运用分析[J].经营者:学术版,2015,2(7):261.

[2]张少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2):12.

[3]孙永强,韩雯宇.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3(37):31-32.

[4]谢晓宏.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应用探索[J].装饰装修天地,2016,4(1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