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在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在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谭伟发张军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八医院)湖南长沙410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中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治疗的49例作为对照组,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中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可在临床中借鉴推广。

关键词:膀胱部分切除术;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效果

膀胱尿路上皮癌在泌尿系统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膀胱肿瘤的95%,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较大的威胁。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主要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本文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这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这两种术式在处理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是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和强烈要求保留膀胱。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的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组,实施的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病情均满足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相关诊断标准,有手术指征,无远处器官和淋巴结转移。以治疗方法中对照组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组为膀胱部分切除术,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39例,女10例、年龄为55-75岁,平均年龄(65±0.6)岁;治疗组有男性28例,女21例、年龄为53-75岁,平均年龄(64±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各指标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方法如下:取膀胱截石位并实施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待麻醉生效后,经尿道置入F22电切镜至膀胱内,生理盐水灌洗,先探查膀胱内,结合肿瘤的位置、形状及大小,选用环型性电极实施肿瘤切除操作,将肿瘤及周边2cm左右的正常的膀胱组织进行切除,深度至膀胱浆膜层,但不穿透浆膜层。术后常规F18三腔留置导尿并低压冲洗,即刻吡柔比星40mg膀胱灌注处理。。

治疗组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方法如下:术前导尿并灌入吡柔比星40mg,取平卧位并实施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下腹部脐下正中切口,依解剖层次进入腹膜外膀胱周围间隙,以肿瘤外2cm为边界环形连同脂肪全层切除膀胱,必要时切除部分腹膜,快速病理检查示切缘为阴性后缝合膀胱,清除同侧盆腔淋巴行病理检查。留置F18三腔导尿管,耻骨后间隙留置F16硅胶引流管经腹壁切口旁引出体外。

所有患者术后转肿瘤科均行静脉给药行全身化疗处理,定期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膀胱镜定期检查。化疗药物根据患者的体能状态、肝肾功能等调整药物剂量[1-2]。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3.0,计量资料(治疗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采用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情况对比

治疗组治疗指标中,手术时间、导尿观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用时均低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治疗指标比较

3讨论

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症状为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偶伴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如果肿瘤部位在膀胱颈部或者体积较大时,会因排尿困出现尿潴留症状,浸润输尿管时因梗阻并发肾积水。膀胱尿路上皮癌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其中浸润性膀胱癌具有较高的恶性、较低的分化及较差的预后等特点,需要谨慎选选择手术方法开展治疗[3]。

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于强烈要求保留膀胱的患者需慎重选择,本研究的病例均为患者强烈要求保留膀胱,且未发现明确的远处器官和淋巴转移。保留膀胱的术式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2%低于对照组的30.6%(P<0.05)。分析认为膀胱部分切除术应用效果理想的原因为:经尿道膀胱瘤电切术虽也保存患者膀胱,但在手术中无法实现对电切深度的精确控制,电切时需小心谨慎,手术时间长;为保证膀胱电切伤口充分愈合而需适当的延长留置尿管;住院时间相应较长;不能确保肿瘤组织是否残留,不能保证切缘的阴性。电切电流经过时极易对闭孔神经带来刺激作用,在造成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引发膀胱穿孔,切口感染及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等并发症,术后易复发或需再次电切可能。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无法同时清扫同侧盆腔淋巴组织。膀胱部分切除术属于一种保留膀胱组织的手术方法,能够起到对膀胱壁的全层切除,并对膀胱病灶完整性切除时,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切缘阴性。保留膀胱治疗方法具有确保肿瘤的彻底切除治疗效果、准确的术后分期等优势,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手术风险方面有重要的意义[4]。

综上,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针对强烈要求保留膀胱的患者,应用膀胱部分切除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创伤较小、临床效果较好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但需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袁道彰,徐晓龙,王丽艳,等.膀胱软镜联合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1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8):754-756.

[2]李吉,刘裔道,蚌凌青.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术结合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7(10):767-770.

[3]李景维,王春秀,刘忠剑,等.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9):39-40.

[4]余昆,张悦,刘胜,等.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附53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8).1188-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