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62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62例临床观察

李娟

讷河市中医院黑龙江讷河市161300

【摘要】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临床观察将6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通脉颗粒口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与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功能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心通脉颗粒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临床观察

前言:慢性心衰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其他系统疾病的终末期主要临床表现。近些年来,随着心力衰竭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证、糖尿病等原发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慢性心衰患者也明显增多。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益气活血强心通脉颗粒制剂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6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临床常见表现为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胸胁闷痛等。而心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瘀血内生,心脉瘀阻。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心阳虚,心阳虚证多由心气虚发展而来,心阳虚是心气虚发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心气虚是心阳虚的早期经过。其中,对照组31例患者,有男15例,女16例,观察组有31人男17例,女14例,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都采取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强心通脉颗粒,内容有以下一些。

(1)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在密切观察并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强心通脉颗粒,每日,分3次口服,不能顿服者可频频口服。注意观察病人。

(2)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确切,配合治疗心衰基础西药效果更加,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3)本科研应用强心通脉颗粒是治疗慢性心衰,人参、黄芪为君,既益皮肤腠理之气,振奋心阳,使气充血畅,正复邪去,瘀血自消;丹参、红花、三七活血化瘀,行血中之滞;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入心包经,即可引经又可活血祛瘀消水。全方共奏益气活血之功,达到补其虚祛其而瘀治疗心衰的目的。

(4)用药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但是治疗组中有部分患者在应用强心通脉颗粒后,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并且取得满意疗效,说明该方与常规西药合用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1.3疗效判定标准

包括显效: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之间,对比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心气虚心血瘀阻是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以上62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观察,发现慢性心衰患者以气虚血瘀型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心阳虚的证候日渐显著,到心衰的终末期则表现为阳虚更甚,而成阳气厥脱之危象。而血瘀与水饮又互相影响,血不利则为水,瘀血为水饮内停的重要致病因素,血脉瘀阻。血行受阻,水道不利,无能供养于心,从而加重心气、心阳虚损。本病病位在心,而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诸病理因素及诸脏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使本病缠绵难愈。

治疗上还应注意通补兼施,标本兼顾,且不可专通专补、补而不通或通而不补。因临床上气虚血瘀型多见,对于气虚血瘀之心衰来说,补气活血是相辅相成的,单用益气则瘀不散,只用活血则气不充,惟有补气活血并用,才能气助血行,瘀去而脉利,提高脏腑功能、使机体正气充足、血运旺盛、达到气血调和的目的。气虚明显者重用补,而血瘀明显者重在通,但不可忽略佐以通或补,否则将不能奏效。

通过临床观察,加用强心通脉颗粒的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6%,常规西药的有效率为89%,表明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有确切疗效且明显优于西药。并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证候积分,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且安全可靠。

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对慢性心衰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临床上常选用洋地黄、利尿剂等对慢性心衰进行治疗,但常存在一些副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应用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显示出明显优势和其他西药配用有增效减毒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刘松海,宋婷婷,等.强心通脉微丸对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AngⅡ及其受体信号传导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6,5(2):136-138.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3):7-23.

[3]陈国伟.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若干进展[J].新医学,2007年,11(27):70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