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命题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浅谈作文教学的命题的艺术

崔洁

崔洁(陕西省府谷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陕西府谷719400)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8-023-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讲究作文命题艺术,做到命题恰当是作文的关键。我的体会是:

1.命题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情感的神经。要唤起学生创作冲动,关键在于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都能够积极地挖掘"生活积累"来主动"倾吐"。因此,作文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写最熟悉的人或事物,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情感的神经,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论能论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文思,写出好的文章来。

贴近生活命题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的意义。刘国正先生对学生作文曾作过一番中肯的分析:他们有一个色彩变幻、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的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宝藏的缘故"。形成"误认"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低,因而,即使眼前满是金子般的生活素材,却熟视无睹,还觉得无材料可写。为此,教师在命题时,还要善于开启学生文思,帮助学生透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现象去看本质,从种种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到闪烁着时代光华的写作素材。

2.命题要利用教材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大都是集独特的写作技巧、崇高的思想境界、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因此,利用教材,向文索题,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读写结合;又可走出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纠正学生作文舍近求远、空洞无物、无从下手的弊病,无疑是作文命题的一种好途径。

结合课文进行作文命题,大致有几种形式:

一是改变文体。改变文体就是改变原课文的体裁。如把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一般要求忠于原作主题和主要内容,并在内容、情节、细节、写法等方面充分发挥,既促进了课文的再阅读,又从课文中掌握部分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综合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是模仿课文。模仿课文就是依文仿写,借鉴章法技巧。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拾可得。模仿是学习、借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大凡成功,无不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的创造。依文仿写,主要是通过命题让学生借鉴课文中作者的观察、取材、立意、谋篇、布局乃至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从中学些"章法"、"技巧"、"套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但模仿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少走弯路,甚至歧路。

三是利用课文名句命题。如学习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具有"先忧后乐"的品格。学生都很活跃,找出了不少典型的例子,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明白了,原来课文内容也是极有价值的作文材料源。这样的命题,给予学生的是极为难得的启示和收获。

结合课文,以名句命题,对培养学生独抒已见,提高辩证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如学习了《石钟山记》,我反弹琵琶,设计了这样一个命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难道凡事"目见耳闻"就能"断其有无"吗?请以《事虽"目见耳闻",也不能"断其有无"》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短文。一看题目,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极浓,认真阅读原文,积极搜集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思维活跃,颇有见地。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创新学生思维。

学生作文之所以思路狭窄,认识肤浅,常陷于"无事可写"、"无处落笔"的"言语痛苦"状态,究其原因,这同忽视对教材的挖掘,忽视以课文为例子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无关系。

3.命题要激活思维

叶老说得好,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教者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老的精僻论述,正道出了作文命题要切中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乐于作文,才能作好作文。因此,教师在命题时,还应下点功夫去找寻学生作文的"兴奋点",令学生乐写、爱写。"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比一切人为的阻力都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能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因此,作文命题要准、要新、要具体、要有触发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激活思维的"灵鸟",达到情动而辞发的目的。

生活中,信手拈来皆题目,但命题必须突破常规,以新的独特眼光,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像《我的妈妈》、《一件难忘的事》虽是公认的传统题目,但陈旧、概括,学生早已厌腻,难以产生写作的激情和兴趣。倘若改成《妈妈的欢笑》、《我伤心的泪水》,命题变得具体、新颖,易开启学生心灵之窗户,引发学生倾吐真情。而富有争辩性、质疑性的命题,贴近学生敏感、自信、爱思考、富于浪漫又困惑迷惘和"求异"的心理,尤令学生喜爱。如《埋头与出头》、《中学生恋爱利弊谈》、《学生该不该化妆》,这类命题对活跃学生思想,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培养质疑求异思维,激发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极有好处。

如果命题符合了学生心理,是学生想说的心里话,学生又有切身感受和体验,就易打开联想的翅膀,如同一颗小石投入学生心湖,立即会激起层层涟漪,从而引发创作的冲动。所以,好的作文命题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的美感,符合学生的心理、情趣、意志和兴味的需要。

4.命题应能触发学生的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是指在生活的某一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情思的人、事、物。一篇被众多人传诵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情感。很多人写作,主要是心灵受到了某种情感的冲击,例如遭遇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与最要好的朋友分别,考试失利,比赛获奖,这样悲伤、失落、喜悦,激动等真情自然会喜形于色,并流于笔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教师命题时要独具慧眼,善于挖掘、捕捉学生的动情点,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抒发出心中的真情。如班上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终于在期中考试时收获了优异的成绩。教师以此为写作的一次良机,引导学生以"成功后的感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都愿意大显写作之本领,并将心中的那份激动、兴奋之情一吐为快。

5.命题应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文命题时留给学生"奇思妙想"的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展示学生写作的个性和才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引导从写童话、虚构的故事和一些有悬念的作文入手。如《太阳饼》、《苏东坡的博客》、《〈皇帝的新装〉续篇》。这样的作文题,可以激起学生想象创作的激情,让学生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既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又使学生变怕写为爱写、善写。

总之,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中关乎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成败的重要环节。作文命题也具有艺术性,将作文题命在学生的心坎上,用作文题来拨动学生写作的心弦,就会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学生一拿到题目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愿我们教师都能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命出高效的作文题,让写作这块园地成为学生倾诉烦恼、享受快乐、放飞梦想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