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造林材料的造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三种常见造林材料的造林效果

赵卓越

肇庆市高要区林业局水南林业站广东肇庆526000

摘要:本篇文章以福建省尤溪县为实验地点,实验材料为香樟、闽楠以及木荷这三种较为常见的造林材料,主要内容探究了三种不同的造林苗木对于造林效果的影响,除此之外还研究了不同坡位对于造林效果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幼苗对于造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坡位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造林效果,本文内容可供各位同行相互借鉴,笔者希望通过此篇文章能够为我国林木行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闽楠;木荷;香樟;造林效果;研究

前言

结合我国当前各个城市的森林覆盖率来看,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相较于其他城市来说较高。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植树造林工程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又可以保障合理的森林覆盖率,基于此,本文选取造林工程中的主要三种树种进行研究,探析树种与坡位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闽楠、香樟、木荷树种的概述

在闽楠与木荷、香樟这三种树种中,闽楠树种属于樟科楠种类型的乔木,闽楠这一树种具有四季常绿的特点,在我国众多植物中属于二级保护植物,其特点在于树质密实、通直并且不易腐烂等特点,闽楠树种除了应用于造林工程中之外,还经常应用于高级家居以及上等建筑等方面,在我国社会中对于闽楠树木的数量要求较大,但是在造林工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闽楠树种的成活率与其他两种造林树种相比成活率较低,因此在实际造林工程中尚未普及闽楠树种[1]。木荷这一树种与闽楠树种一样属于四季常青植物,它属于山茶科,是一种具有耐火性质的树种,多用来城市绿化工程等方面,木荷的生长适应能力较强,相比于闽楠而言,在造林工程中的成活率较高。香樟也是一种常绿的乔木,此树种的生长速度十分快速,并且具有吸烟滞尘的功能,因此常被用来作为行道树,香樟属于樟科类的乔木,我们常见的樟脑丸便是从此树中进行提取。结合我国当前造林工程来看,通常在苗木的选择上比较偏向与选择生长速度快,能较快产生经济利益的苗木。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木荷、闽楠以及香樟这三种苗木,通过对比不同苗木的造林效果以及不同坡位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造林工程的开展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2.实验地点概况

福建省三明市的尤溪县,是三明市的第一大县,在整个县城中,山地以及丘陵所占有的面积较大,整个县城地势的情况高低错落。县城在整个地球版面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除此之外,尤溪县的农作物种植土壤较为肥沃,比较适合林木生长。进行此项研究的具体地点在于尤溪县的最西端,在尤溪县的八字桥乡内。,地理坐标为26°06′N~26°14′N,117°48′E~117°54′E,毗邻大田县和沙县,海拔300~650m,坡度10~25°,年均温16℃,种植土壤以红壤为主。

3.材料与方法

3.1实验苗木的来源

进行此项研究的苗木属于一年生的容器苗,主要来源地点为尤溪县本地的养殖育苗户。在选择苗木时,闽楠幼苗的平均直径为0.25厘米,苗木平均高度为20厘米;木荷幼苗的平均直径不能超过0.30厘米,平均高度不能超过24里面;香樟幼苗的平均直径为0.30里面,平均高度为25厘米。

3.2试验方法

根据八字桥乡的实际实验地点来看,将实验地点根据海拔的高度主要分为三种坡位,在这三种坡位中,水分以及坡向等因素基本类似,在这三种坡位中,每种坡位内选择三种实验地块,分别将闽楠、木荷以及香樟幼苗种植一百课,总共种植数量为900棵。在进行造林前期,首先要将实验地点的种植环境进行清理,例如除草、整地等,种植周期为两年,在这两年期间定期进行灌溉除草等种植活动。在种植过程中,要确保三种类型苗木的种植活动内容相一致,只有这样使最终的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信,才能有效推动我国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

2.3测定项目

在持续种植两年后,针对苗木的成活率以及高度、直径等项目进行测量,随后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整合分析,再利用Duncan法对影响造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不同苗木类型的造林效果分析

由图1可以得知,在香樟、闽楠以及木荷这三种苗木中,进行造林试验成活率最高的为香樟树,其次是木荷树,与两者成活率差异较大的是闽楠树。在这三者苗木的种植结果中,地径最大的是香樟树,平均地径生长量为1.63厘米,其次为木荷苗木的地径为1.59厘米,最后是闽楠苗木的地径为1.01厘米,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这三种苗木中,闽楠数目的地径生长量最低,其次是木荷,地径生长量最大的为香樟树;根据三种苗木的生长结果来看,高度生长最快的为木荷水其次为香樟树,闽楠树排在最后仅仅只有62.5里面,分别比香樟树以及木荷树的高度低28.08%与28.49%。由此可见在这三种苗木中,造林效果最差的为闽楠树,香樟树以及木荷树的造林效果普遍较好[2]。

图1:不同苗木类型的造林效果数据分析

4.2不同坡位的造林效果分析

根据图二我们可以从中得知,这三种苗木类型在种植过程中,无论是苗木的成活率还是地径生长量或者苗木的株高生长量在下坡位的位置生长状况普遍较好。针对于闽楠苗木而言,其在不同坡位的成活率主要表现为下坡最佳,其次为中坡,最次为上坡;在这三种坡位中,中坡与上坡的地径生长量没有较大的区别,但是平均生长量都比下坡位的生长量小。闽楠树的株高生长量与成活率的表现结果较为相似,都是下坡位试验结果较好,中坡位与上坡位的株高生长量平均比下坡位低12.75%与43%。木荷苗木在坡位的成活结果与闽楠苗木相似,都是在下坡位的成活率最高其次为中坡位,最后为上坡位,木荷在中坡位与下坡位的地径成长量普遍盖与上坡位,除此之外,木荷的株高生长量结果与木荷的成活率结果相一致。木荷树的成活率以及株高生长量还有地径生长量均在中坡位以及下坡位表现较好,上坡位的实验结果普遍较差,其中,木荷的地径生长量在中坡位的表现最好,最大生长量达1.77厘米。综上所述,针对于坡位种植而言,下坡位的造林效果更好,其次为中坡位,最次为上坡位。

图2:不同坡位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由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闽楠、香樟以及木荷这三种树种的造林效果会受到坡位的影响,坡位不同造林效果不同,在这三种苗木中,木荷树苗与香樟树苗的成活率较高,株高生长量与地径生长量普遍比闽楠树高,闽楠树在这三种苗木类型中生长状况最差,与以往我国林业种植工程中的经验相吻合[3]。闽楠数目的生长状况最差,主要是由于闽楠树苗的生长周期较慢,并且闽楠树苗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严苛,例如光照要求与水分要求等。而木荷与香樟树相比于闽楠树,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较强,生长周期较短,因此最终的造林效果比闽楠树的造林效果显著。这三种类型的苗木在下坡位的生长状况普遍比中坡位以及上坡位的效果好,这是由于下坡位相比于中坡位与上坡位,种植土壤所含有的水分较高,除此之外,在雨水季节,上坡位与中坡位的养分容易被带入下坡位,因此下坡位的土壤肥沃程度普遍比上坡位与中坡位高,因此,下坡位更适合种植苗木[4]。

5.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人员在进行植树造林工程时,应该根据造林工程的实际环境选择相应的苗木,以及根据苗木来选择植树造林的最佳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植树造林的最终效果。从上文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得知,闽楠数目虽然珍贵,社会需求量较大,产生的经济效益比木荷树与香樟树高,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由于闽楠树木的成活率较低,因此相关种植人员要针对闽楠树木做好培育工作,确保闽楠树木能够良好生长。

参考文献:

[1]黄伟毅,陈统泉,陈志锋.火烧迹地木荷、台湾相思、香樟3种树种造林效果初步研究[J].绿色科技,2016(15):36-37.

[2]楚秀丽,刘青华,范辉华,等.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生长及林分分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4,27(4):445-453.

[3]田苏奎,焦洁洁,袁位高.赤皮青冈、闽楠、木荷造林对比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16(3):11-12.

[4]肖立生.4种乡土树种在林分生态修复中的造林效果分析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