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潘伟明

潘伟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5291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167-01

【摘要】疾病可以改变药物的吸收速率,也能改变药物吸收的量。目的浅谈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疾病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如改变胃肠道粘膜血流量、膜通透性、肠道pH值、胃排空时间或肠吸收功能等。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例如反复呕吐的病人和肠梗阻的病人,很明显通过口服途径给药是不可靠的,这时必须采用其它的给药方式。

【关键词】疾病药物吸收影响

疾病可以改变药物的吸收速率,也能改变药物吸收的量。下面将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分析如下。

1药物皮下或肌内注射的吸收与注射部位的血流有关

休克和恶性高血压病时,周围循环衰竭,药物的吸收障碍,这时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给药,不能完全适应病情的需要,必须静脉注射才能达到抢救的目的;而经过治疗后纠正了血循环障碍,蓄积在给药部位的药物会大量吸收,有时可能发生中毒。

2胃肠道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疾病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如改变胃肠道粘膜血流量、膜通透性、肠道pH值、胃排空时间或肠吸收功能等。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例如反复呕吐的病人和肠梗阻的病人,很明显通过口服途径给药是不可靠的,这时必须采用其它的给药方式。

2.1胃排空速率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因为这决定药物从胃运送到小肠的快慢,大多数药物主要是在小肠吸收的。总的来说,胃排空速率或胃肠蠕动增加,可促进药物与小肠粘膜的接触,药物吸收速率加快;反之,降低胃排空速率,延长胃排空时间,一般能使药物的吸收减慢。胃排空减慢和幽门狭窄病人,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尤其是肠溶或缓释制剂,吸收大大减慢。在周期性偏头痛发作时,胃排空减慢,阿司匹林泡腾剂吸收减缓;而肌注给予甲氧氯普胺后,使胃排空速率加快,则能改善阿司匹林的吸收。急性周期性偏头痛、帕金森病、胃溃疡、抑郁症、创伤或手术后,可使胃排空减慢;甲状腺功能亢进、疱疹样皮炎、小肠憩室病及焦虑兴奋状态下,可使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加快。

但对溶解性差的药物如地高辛,则是相反的,由于药物溶解相对较慢,胃排空和肠蠕动的减慢会增加吸收的量。在小肠有吸收窗的药物,尤其是如此。吸收速率的改变,并不必然导致药物吸收量的改变,它取决于临床环境、具体药物的理化和药动学特性、以及药物本身结构方面的因素等。

当需要药物迅速发挥效应时,胃排空减慢、药物吸收延迟造成的影响相当重要,尤其是那些消除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是能在胃或肠壁被代谢的药物,可能总也达不到其治疗血浆浓度。例如在胃排空延迟的病人,一方面是因为左旋多巴在胃壁被代谢(去羧基),另一方面是因为它在小肠通过主动转运被吸收,因而供有效吸收的原型药物的量减少,可能导致左旋多巴的治疗失败;所以需要加用脱羧酶抑制剂,减少左旋多巴降解,或加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加速胃排空。

若胃肠转运非常快,如胃肠炎时,会减慢药物吸收速率,尤其是溶解度低的药物(如地高辛)、肠溶和缓释制剂影响非常大。这时药物吸收速率减慢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胃肠转运非常快时,缩短了药物有效吸收的时间,并减少了药物在肠腔中的溶解。如急性胃肠炎在急性腹泻及恢复期,机体对诺氟沙星总的吸收情况是相似的。因此,急性期时诺氟沙星给药达坪浓度的时间要比恢复期长得多。

2.2肠道pH值的改变能影响药物的吸收

弱酸药阿司匹林在胃酸缺乏病人吸收会慢得多。肠腔内的细菌也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例如,肠腔菌群异常的病人,左旋多巴的有效吸收减少;当结肠菌群减少时(例如由于同时服用抗生素),柳氮磺吡啶的活性降低,这是因为药物需要结肠菌群来裂解其偶氮键并释放出活性成分美沙拉秦。奥沙拉秦钠也是如此。

2.3肠道功能也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因素

2.3.1症状明显的吸收不良综合征病人,如腹腔疾病,药物的吸收减少。然而,效果是不同的,它取决于吸收不良的程度、接受的治疗和具体药物的理化及药动学特性,吸收可能减慢(阿莫西林、林可霉素)、减少(青霉素、匹氨西林、甲状腺素)、增加(复方磺胺甲嚼唑、夫西地酸、普萘洛尔)或不变(吲哚美辛、阿司匹林、pivmeeillinam)。节段性回肠炎对一些药物的吸收也是改变的,如减少(林可霉素)、增加(氯林可霉素、复方磺胺甲嘿唑、夫西地酸)、轻度减少(甲硝唑)或不变(头孢氨苄、利福平)。腹腔疾病和节段性回肠炎时药物吸收改变的原因尚不清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都有胃肠道症状,AIDS胃病能使酮康唑吸收不良,但氟康唑的吸收似乎不受影响。地高辛的吸收在许多粘膜疾病引起的吸收不良状态时是减少的。放射治疗肠病也会导致药物吸收障碍。药物吸收的不同也依赖于给药方式和病人的临床状态。治疗上的改变,如腹腔疾病给予无谷朊饮食,会极大地改变肠粘膜吸收某些药物的能力。未治疗的儿童腹腔疾病患者青霉素V吸收减少,而经过6~8个月的无谷朊饮食,吸收能力恢复正常。

2.3.2在一些患糖尿病的成人,肌注青霉素钾的吸收减少,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糖尿病病人氨基糖苷类的吸收减慢。未较好控制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和自发性神经病分别能减少氨苄西林和妥拉磺脲的吸收。一些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会有脂肪痢或肠蠕动增加,使溶解度低的药物如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在甲亢病人,对乙酰氨基酚和普萘洛尔的吸收速率比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要快得多,而阿替洛尔的吸收则可能减慢。

2.3.3心衰或心肌梗死病人,交感神经活力增加,可使肠系膜血流减少和肠蠕动减慢。这时一些药物如止痛药、抗心律失常药和利尿药等,尤其是当需要这些药物迅速发挥作用时,吸收的改变最明显,会延迟1~2h,所以此时采用非肠道给药更合适,但应需注意到由于肌肉血流的减少,致肌注部位的吸收减少。有证据表明地高辛、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和美西律在这种状况下吸收都减缓,大多数其他药物也是如此。

2.3.4肾病相关的体内平衡的改变是否影响药物从肌肉和皮下注射部位的吸收,尚不清楚。急性肾衰病人,如有严重的休克或低血压,由于组织灌注的减少,从肌肉和皮下注射部位的吸收肯定受到损害。

参考文献

[1]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第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248-249.

[2]竺新影.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