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地区找水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碎屑岩地区找水方法探讨

毕先才

摘要:碎屑岩地区寻找地下水,首先需要了解碎屑岩的水文地质条件及蓄水特征,掌握地下水的运移和聚集空间。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找到地下水。本文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碎屑岩水文地质特征,阐述了不同类型碎屑岩蓄水特征及找水方法,对现实的找水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健词:碎屑岩含水层方法探讨

0引言

碎屑岩地下水的赋存空间为孔隙和裂隙。因此,碎屑岩中的地下水是碎屑岩类孔隙水、裂隙水。碎屑岩是由陆源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而成的层状岩石,如砂岩、砾岩、泥岩和页岩等。碎屑岩的形成时代不同,沉积环境也不同,它们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同。作为供水水源,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供给源,二是运移通道和储存空间,即蓄水层和蓄水构造。如果没有蓄水层和蓄水结构,就不能储存地下水。如果没有适当的供应来源,也无法形成有价值的水源。

1碎屑岩的含水特性

碎屑岩按其组成可分为泥质岩和砂岩两类。泥质岩主要由泥岩、页岩和砂质泥岩组成。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由于粘土矿物的粒径较小,一般直径小于0.005毫米,自身具有电荷,颗粒间的孔隙形成结合水,具有水饱和和不透水的性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闭合裂隙,因此,可以认为泥质岩不能提供地下水,但是良好的天然隔水阻水层。

砂岩主要由砾岩、砂岩和泥质砂岩组成。砂岩分为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砂岩孔隙裂隙发育程度与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寻找碎屑岩地区地下水的砂岩含水层是关键。

2砂岩的水文地质特征

.1砂岩的孔隙性

孔隙是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体积是影响地下水储水量的重要因素。砂岩的孔隙大小与疏松岩石的孔隙大小不同,孔隙大小取决于岩石的胶结作用。胶结砂岩的孔隙非常小,即使是粗砂岩,它们的孔隙也很差,地下水没有储存和运移空间,所以岩石本身就没有地下水。其次,砂岩的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间的充填,填料越细,孔径越小,透水性越差。另外,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和排列、分离程度和磨圆程度,颗粒越好,分选越好,磨圆越大,孔隙越大,有利于地下水的发展。碎屑岩孔隙大小的一般规律是:地质年龄越早,成岩作用越好,胶结越好,孔隙度越小。如果裂缝弱发育,其供水能力和透水能力都很差。

2.2砂岩的裂隙性

岩石碎裂是由于应力作用下岩石遭受破坏和变形引起的。根据裂隙成因,可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构造裂缝是岩石在构造变化中产生的裂缝。裂缝发育与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有关。地质年代早,成岩期长,地质构造运动较多,裂隙发育较好。地质年代晚,地质构造运动相对较少,裂隙发育较差。

2.3砂岩层理构造

砂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有层理结构。顺层结构是由物质组成、结构和颜色垂直于沉积面方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层状结构。根据其形成特征,可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一般说来,层理面上的裂缝比较发育,特别是岩性变化明显、表面延伸远,其自身的作用起到了导水的作用,使水系统能够接受回灌和排出,这对于寻找地下水是不可忽视的。

碎屑岩地区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划分

含水层是能够通过并提供大量水的地层。隔水层不能通过和给予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地层。泥岩、页岩、砂质泥岩,它们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粘土、孔隙小、闭合裂缝,几乎所有的孔隙水、重力水通常情况下都不能移动,这些地层大多是隔水层或阻水层。砂岩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颗粒粗,胶结差,充填少,裂隙发育,岩石孔隙空间大,含水量大。在地下水回灌的情况下,重力水含有较多的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它可以穿过并放出地下水,这种岩石是含水层。

在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中,不仅要考虑地下水是否能穿越岩层,而且还要考虑水的数量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能否满足开发利用的实际需要。含水层与隔水层时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明确的界线和绝对的定量标志。如粗砂岩中的泥质粉砂岩夹层,由于粗砂岩的透水性强于泥质粉砂岩,粗砂岩属于含水层。相反,泥质粉砂岩也可是含水层。如被封闭在泥岩中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能渗透并提供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泥质砂岩就应该成为含水层。

4碎屑岩地区的找水方法

不同沉积年代、不同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碎屑岩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除了水文地质特征外,地下水的埋藏和分布与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有关,必须正确划分含水层和隔水层,研究含水层的厚度、分布和延伸、地形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并调查供水区的面积。在补给来源上,如果遇到地质构造,还应查明地质构造类型和发育程度。

4.1寻找层间孔隙裂隙水

该方法适用于砂岩。裂隙较发育、成岩时代晚的砂岩胶结不良,充填颗粒少,地下水主要以孔隙水的形式存在,同时又有部分裂隙水。

在平原区,一般岩石倾角不大,砂岩延伸远,有一个宽的补给源,厚度超过0.50米,即具有供水的含义。砂岩体厚度一般3米至5米,这种砂岩可以被视为含水层,可以用作水源。在平原区或山前,一般倾角不大,延伸远,厚度变化小,地层稳定,形成良好的含水层。层间孔隙裂隙水,总水量非常大。底部和底板的泥岩形成隔水层,形成层间承压水,这种砂岩可作为供水水源。

4.2寻找层间裂隙水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砂岩地层。地下水迁移和聚焦主要取决于裂缝的发育程度,如果砂岩层大、裂缝大、及断裂切穿该地层,在层间形成层间裂隙,它可以有的地下水存在,如受断裂构造影响较大,形成层间破碎带,则存在大量地下水,层间裂隙、层间破碎带是寻找地下水的主要方向。

4.3寻找风化裂隙水

碎屑岩厚度较薄时,碎屑岩下部为岩浆岩或变质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找到碎屑岩风化裂隙水。通常泥页岩风化带弱透水,砂岩风化带渗透性强。当地形和补给条件有利时,可形成风化裂隙水。

5实例分析

广西阳朔某企业急需解决生活生产用水,该企业及其附近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位于地下水补给与径流区(如图4-1)。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分析,该企业所处地块位于一条呈南北走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的下盘。上盘为碳酸盐岩组成的岩溶峰林地貌;下盘至漓江东岸为碎屑岩构成的丘陵区。伴随断层发育,裂隙极其发育,在深部形成层间破碎带。这为地下水的运移和储存提供了重要的场所。

图4-1水文地质略图

图1为测区k1线的TEM多测道曲线,在4号测点附近有双峰异常,推测为一充水断层的反映,测区kl线的TEM视电阻率拟断面图,推测在4号点为基岩构造破碎带,构造倾向为倾向小号点。结合其他测线资料.将钻孔布置于4-5号点之间,经钻探揭露,在埋深200多米处,存在一条规模较大的层间破碎带,裂隙十分发育,存在大量的承压水。水位稳定。含水层岩性为砂岩。钻孔终孔深度300m,成井可采水量为25m3/h,为该企业及其周边区域历史上在砂岩中成井出水量最大的一口井。由于埋深较大,地下水的水质优良,并含锶,达到矿泉水标准。不仅解决了该企业生活生产用水,也为在我国南方砂岩中寻找深部地下水提供了范例。

6结束语

在碎屑岩中寻找地下水,主要寻找砂岩中的构造裂隙水。利用瞬变电磁法确定构造破碎带、寻找碎屑岩构造裂隙水的探测是辅助寻找深部地下水的重要手段。同时瞬变电磁法还具有施工方便、高效,低成本,受地形、地物条件限制小等优点,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瞬变电磁法勘探将在寻找地下水领域提供更广泛、更精确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胡俭春,曲林生.试论碎屑岩地区的找水方法[J].吉林地质,2009,28(4).

[2]刘春华等.水文地质与电测找水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