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足月孕妇心电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150例足月孕妇心电图分析

刘庆苏

刘庆苏(河北省沙河市人民医院054100)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175-02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孕妇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足月孕妇在我院产前常规检查12导心电图,产后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产前筛查出异常心电图112例,发生率75%。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P-R间期缩短。产后3个月复查,72例恢复正常。结论足月孕妇心电图异常率极高,产后多数可自行恢复。通过对其分析,有助于对孕妇进行正确指导及围生期保健。

【关键词】孕妇心电图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6月部分足月孕妇的心电图资料,排除先心病、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房室交界性心律及高心病等患者,探讨其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6月来我院生产的部分足月孕妇心电图150例。年龄在21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26.5岁。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复查。

1.2采用美高仪12导同步电脑自动分析心电图,纸速25mm/s,增益10mm/mV,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导联,采用仪器自动分析和人工判断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判断结果。正常心电图的判断方法按陈文彬、潘祥林主编的《诊断学》第七版为标准。[1]

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率(%)表示。

2结果

150例足月12导心电图正常者只有38例。异常者112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小于120bpm)72例,占64.3%;P-R间期缩短61例,占54.5%;T波异常50例,多发生于II、III、avF、V1-V3导联,占44.6%;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22例,占19.6%;窦性心动过缓(55-59bpm)11例,占9.8%。以上病例多数伴有逆钟向转位,极少数呈顺钟向转位。患者无自觉症状,未经任何处理,产后3个月复查,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者72例,正常恢复率64.3%;心电图仍异常者只有30例,占26.8%。其中恢复正常人数最多的是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其次是P-R间期缩短的患者,逆钟向转位大多数也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孕妇心电图异常多数产后可自行恢复。

3讨论

怀孕后尤其是足月孕妇可能是由于子宫增大,膈肌上升,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改变而引起心脏呈逆钟向转位或呈顺钟向转位;足月孕妇体重增加,血容量增加,需氧量相应增加,代偿性引起窦性心动过。心脏负荷加重,有可能导致T波异常;另外,孕激素升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可导致T波异常;再有,正常年轻女性在II、III、avF、V1-V3导联也可发生T波轻度异常。目前大多数认为P-R间期缩短是房室结加速传导或小房室结所致,房室结加速传导与以下机制有关:1)交感神经张力高,使房室传导时间缩短,不应期缩短;2)存在房室旁路,房室传导加速;3)小房室结是指房室结的解剖结构短小,故传导所需时间短。[2]足月孕妇P-R间期缩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中晚期孕妇血容量增加,需氧量也相应增加,形成组织相对缺氧,机体对缺氧较敏感导致心肌三磷酸腺中的高能磷酸键产生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房室交界区传导加快,而使P-R间期缩短[3]。早搏的原因多为功能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者较少见,与患者的体质有直接关系。随着心电生理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此种心电图改变有待于心电生理的进一步检查。

总之,妊娠期心电图改变的诊断需慎重,应结合临床分析。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的产妇如无自觉症状,嘱产妇不要有心理负担,注意观察随访,大部分为可逆性的,一般不需要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4-488.

[2]许原,李庆林,郭继鸿.心电图短P-R综合征认识的变迁[J].心电学杂志,2002,21(2):117.

[3]杨钧国,李治安,杨心因.心律失常的近代概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