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护理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PICC护理新进展

苏银丽

苏银丽(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新疆巴州841000)

【摘要】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正确维护和护理,对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低置管并发症极为重要。

【关键词】PICC的使用换药宣教异常情况的处理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可以较长时间留置使用(3-12个月),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能迅速稀释药物浓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伤。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重症、血液、肿瘤化疗患者。

病人选择统计2010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脑卒中患者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输液治疗21例,年龄在56~76岁之间。发生静脉炎者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破损1例,留置时间均在20天--2个月,一例长达163天,总有效率达87%。

1PICC的使用

1.1使用前先注入1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确认导管通畅,如无特殊需要,不可抽回血,以免发生导管赌塞。

1.2每次输液后用2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

1.3输血、抽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稠性的药物后立即用20毫升2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后再接其他输液。

1.4禁止使用≤10毫升的注射器冲关、给药、不可用暴力冲管,以免损坏导管。

1.5可以使用此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应用于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

1.6经常观察输液速度,如发现流速明显降低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2PICC换药

2.1置管后24h内换药1次,每周换药一次,严格无菌操作,患者若得了感冒,换药是应该戴口罩避免增加感染。

2.2自下向上小心拆除原有敷贴,避免牵拉导管,严禁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

2.3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

2.4观察并记录导管体外导管的刻度,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色泽及温度,同时测量上臂围,每日1次。

2.5导管在体外呈S型弯曲,将透明膜贴到连接器翼型部分的一半处,似的导管体外部分完全治愈贴膜的无菌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直接贴于导管体上。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活动时牵动导管,排尽贴膜下气泡。

2.6如因为对透明膜过敏等原因而必须使用通透性更高的贴膜,要相应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间隔。

3PICC的宣教

3.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边,松动。贴膜下有汗液、不密封及时请护士换药。

3.2可以从事一般日常工作,家务劳动,体育锻炼,但需要避免使用穿刺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不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

3.3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手臂;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再脱患侧衣袖,注意不要将导管带出。

3.4可以沐浴应避免盆浴和泡浴,沐浴前用塑料保鲜膜包裹穿刺点上下至少10CM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沐浴后检查有无进水,如有应及时换药,尤其是穿刺后第一个24小时不已沾水。避免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

3.5治疗间歇期每周到医院冲管1-2次。嘱咐儿童不要玩弄导管体外部分,以免损伤导管或把导管拉出体外。

3.6穿刺处如有红、肿、疼痛、渗出、导管内有回血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处理。

4异常情况的处理

4.1漏血和/或出血,穿刺完毕后于穿刺点加压止血,术后第一个24小时采取压力敷裹,如弹力绷带包扎。

4.2红肿和/或血肿,局部热敷20分钟,每日4次,穿刺手臂轻微活动。

4.3导管断裂或破损,在导管受损上方或靠近穿刺点处,将导管折起后用胶布固定在手臂上,如果体外导管长度不够可将导管拔出3-5CM后打折固定。

4.4机械性静脉炎,制动抬高患肢,局部使用硫酸镁湿敷(20min,4次/d)连续2-3天,局部使用静脉炎软膏外敷或金霉素软膏。

4.5导管阻塞一旦发生堵管,不可强行推注药物,防止将小血栓推入血管;正确方法是,当怀疑导管堵塞时应首先检查外部因素及病人体位,排除机械性导管堵塞,在导管外口接三通管,其直端关闭后连接吸有尿激酶稀释液的注射器(尿激酶10万U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侧端连接2ml空注射器回抽形成负压后关闭侧端,开放直端,尿激酶液因负压吸入导管后关闭导管5min,再开放侧端用注射器抽回血,若无回血可重复以上操作。

小结:PICC是近年国内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维护简单,易推广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精心有效的护理,可达到了减轻患者痛苦,保护外周血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爱珍,苏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