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原地区的环境污染特点以及解决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浅析中原地区的环境污染特点以及解决对策

李晓东李帅锋

李晓东李帅锋

(襄城县环境保护局,河南襄城461700)

中图分类号:X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300-01

摘要:中原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在环境的演变方面也有着不同于其它地区之处,但是也正因其位于中国腹地的独特地理位置,环境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中原地区的环境演变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无疑有着未雨绸缪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原地区;环境污染;特点;治理;对策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日新月异的变迁,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文明的获得却是以环境的恶化为惨痛代价的。在面对一次次由于环境污染而引发的自然灾害之时,我们人类显得那么的弱小和无助。每每念之,广大的环保工作者和环保的有识之士都会有如鲠在喉的感觉。环保工作,实在已到了牵扯到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作为处身于基层一线的环保工作者,我们更愿意从自身所处的周边环境的保护做起,切实有效地做出一点实质性的工作,积少成多,当我们广大的环保工作者都能够自觉地肩负起当地环保的重责的时候,也许我们会重塑一个明净亮丽的地球环境。我们认为,要想使自己的工作能取得有效的进展,明确自身所处的周边环境变化的特点是尤为重要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未雨绸缪,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下面,我们就结合中原地区当前环境污染的一些特点,提出自己的一些治理方案,以与广大环保同仁切磋交流。

一、水资源的贫乏、污染,以及解决对策

据《中广网》资料显示:河南省水资源总量413.71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量和亩均水量在400立方米左右,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6,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25,属于严重缺水省份。然而,就是我们这个如此水资源贫乏的中原省份,水污染现象却极为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污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造成多数平原河道水体污染,流经城市的河道污染更为严重。众所周知:在沙颍河的下游,由于某大型食品企业的排污,造成了沙颍河水质的严重污染,致使沿岸出现了大量的癌症村。在一些小河道的流域,这种排污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保障碧水蓝天,排污治理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在短时期内治污难见成效的情况下,为避免人民群众食用污染水质,盲目开采地下水的现象似乎就成了缓解燃眉之急的良方,殊不知这也是饮鸩止渴之举!由于过度开采,已带来了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泉水枯竭、湿地萎缩、土壤沙化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使河南全省的地下水开采量仅占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的1/8的处境显得更加令人揪心。因此,我们不能够再冒着盲目牺牲环境的代价来追求经济目标的实现了,必须要痛下决心,两害相权取其轻,停止一些不利于环境改良的项目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水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和保障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二、土地资源的匮乏、滥用、以及解决对策

河南省土地总面积16.55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就有约3万平方公里。重度水土流失区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广大平原区的农田防御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黄泛区林木覆盖率相对较低,加之不适当的毁林开垦,导致地面裸露,水土不能保持,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另外河南人多地少的矛盾也有别并严重于其它省份。针对以上地域特点,我们认为目前河南省土地利用与管理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基本形势是:全面落实土地治本之策,强化土地集中统一管理,改革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从根本上尽快扭转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的严重失衡趋势,努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充分、高效、合理、持续利用。加大林业建设和退耕还林的经济投入,保护好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切实保证不再发生人为因素之外的土地的不必要流失与破坏。

三、处理好大气污染与工业发展、人民生活之间的矛盾

目前,就河南的大气污染现状来看,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焦炭等行业仍为大气污染物的重点排放行业。另外,单位面积内过多的人口密度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常生活所耗费的煤电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农村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污染,都是河南这一人口大省的大气污染源不同于别处的重要特点。针对这一现象,按照《河南省“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要求,河南省在相关行业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调整目录的标准,确保相关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按期完成,并加大重点大气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在生活用煤用电和汽车尾气物的排放治理方面,可以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加快发展农村沼气,鼓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如此即有效地杜绝了农村秸秆的焚烧现状。

四、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城市环保之间的矛盾

随着农村人口大批涌入城市,城市飞速扩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城市污染问题。诸如: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居住条件恶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管理不善;资源过度消耗;大量耕地丧失;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城市大气、噪声、固体废物污染对居民生存环境的影响等等。通过城市化进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如何使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地发展,已经成为人类面临选择的重要方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应当根据城市的特点、性质和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相适应的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造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要将环境保护列为工作的重点,加强环境污染控制,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居民生存和居住条件。提高城市的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保证城市和城市体系经济效率及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费和污染最小化。

五、搞好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农村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固体废弃物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的处理,化肥的减量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物的控制,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等方面。这已不是农民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在抓好城市防治污染的同时,也应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加以治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并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广网•中原新闻》2010.2.23

[2]《河南省“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