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治疗分析

邵楠

邵楠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因感染,日晒,情绪受刺激等不同诱发因素原因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因不同诱发因素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总结临床联合用治疗效果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临床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联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及控制,联合药物治疗后症状评估明显低于治疗前,效果显著。结论:临床要药物的综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药物适量配伍选择能积极有效的控制疾病蔓延,临床免疫制剂药物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首选药,临床值得基层医院借鉴与效仿。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

【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30-02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中多因体内大量的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血液系统等的损伤[1]。2014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因不同诱发因素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总结临床联合用治疗效果分析。总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因不同诱发因素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总结临床联合用治疗效果分析,20例患者经临床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标准,20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8例,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5岁,20例患者中8例患者有关节肌肉疼痛症状,9例皮肤不同程度有红斑、丘疹、毛囊丘疹,3例患者出现水疱、血疱、大疱、结节、毛细血管扩张。20例患者临床不同程度出现发热的症状。

1.2方法

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日lmg/kg,晨起顿服。6~8周后逐渐减量,每l~2周减l0%,减至小剂量时(每日0.15mg/kg),不良反应已不大。对于急性爆发性危重SLE(如急性肾衰竭、严重溶血性贫血等),可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即用甲泼尼龙500~1000mg,溶于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滴注,l次/d),连用3d,疗程间隔期5天以上,接着按上述剂量使用泼尼松,这样能较快控制SLE爆发。标准的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是:0.5~1.09/m2体表面积,加人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月1次[2]。多数患者6~12个月可以缓解病情而进入巩固治疗阶段。硫唑嘌呤(AZA)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情轻中度患者和帮助激素减量。每日2.5mg/kg,可一次或是分多次服用,治疗反应通常在用药4~12个月后才出现,最大疗效出现于治疗6~24个月后。

1.3统计学处理

采集临床药物配伍联合治疗信息,对临床治疗综合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比治疗先后评估P值,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综合的药物适量配伍选择,临床出现的关节肌肉疼痛、红斑、丘疹、毛囊丘疹,水疱、血疱、大疱、结节等症状,均得以缓解,得到控制,对药物联合治疗前后关节肌肉疼痛、毛囊丘疹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计划采用我院风湿免疫科自行拟定的计划施行,该方法的评估分值以50分满分为上限,下限低于25分表示有所好转,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前关节肌肉疼痛评估42.5±2.29,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后关节肌肉疼痛评估23.5±2.29,治疗前毛囊丘疹评估31.5±2.25,治疗后毛囊丘疹评估22.5±2.25前后对比值差距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糖皮质素(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是最为常用的临床基础药,本文研究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通过药物的不同作用及相应的药理分析合理用药。

作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能有效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脏器或组织损害,环磷酰胺可静脉冲击治疗,也可口服治疗。标准的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是:0.5~1.09/m2体表面积,加人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月1次。多数患者6~12个月可以缓解病情而进入巩固治疗阶段。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每15天冲击治疗1次,可提高治疗的疗效,但是也存在相应的危险,临床根据个体的病情不同,可在密切监视下应用[3]。临床对环磷酰胺的使用应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针对性用药,对于药物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可从小剂量冲击治疗后逐渐增加药量,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差异、年龄、病情、病程和体质等情况,掌握好剂量和冲击间隔期,尽量在药量少副作用轻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纠正白细胞值,尽量避免白细胞过低,正常情况下白细胞低谷不小于3.0×109/L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对白细胞增减有一定的规律,首次大剂量冲击治疗,体内白细胞可在2天后下降,6~12天后进入低估,17天左右后恢复正常。

糖皮质激素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临床因炎症出现的红斑、丘疹、毛囊丘疹、水疱、血疱、大疱、结节、毛细血管扩张等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期可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血管增生,阻碍肉芽组织的生成。

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综合的糖皮质激、环磷酰胺适量配伍选择,临床出现的关节肌肉疼痛、红斑、丘疹、毛囊丘疹,水疱、血疱、大疱、结节等症状,均得以缓解,得到控制,对药物联合治疗前后关节肌肉疼痛、毛囊丘疹进行对比分析,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后评估低于药物配伍联合治疗前评估,通过两项指标的对比评估显示,前后对比值差距大,有明显区别(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药物治疗的评估效果看,临床药物适量配伍选择能积极有效的控制疾病蔓延,临床值得基层医院借鉴与效仿。

【参考文献】

[1]滕佳临,张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3):969-972.

[2]蒋永新.中医药结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4,11:129-130.

[3]邹亮,熊永梅.系统性红斑狼疮三例治疗体会[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10):86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