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人文素养在演讲中“拔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1

让学生人文素养在演讲中“拔节”

王莉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宋庄中学王莉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能够自信、负责、感情真挚地表达自我,在吟咏中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大方、得体地表达自我,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演讲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按照学情循序渐进地展开。

一、毛遂自荐,自抒性情

开学之初,教师应以慷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演讲的意义,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指导学生针对班级中的人事查阅资料,可提示学生对“男女早恋”、“吸烟”等敏感问题发表看法,书写内心的感受。在演讲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不需要作出硬性规定哪位同学演讲,讲哪些内容,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可以事先有针对性地培养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做好准备,起到示范激励作用。我记得演讲训练伊始,一位叫刘永会的女生一篇妙趣横生的《戏说抽烟》引起了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你是蜷缩在黑暗的墙角,躲藏在异味的厕所,还是徜徉于川流的街头……看着你那发黄的小脸,透视你那发黑的肝肺,扪问你那未泯的良知,你还要将烟民之路进行到底吗?”这时,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教师应对演讲进行高度的肯定,肯定她的勇气,肯定她的文采与眼光。这些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敢于面对大众的勇气,也让学生在会心的嬉笑中明白了少年抽烟的弊端,在硝烟全无中改正了缺点,端正了思想。

二、按部就班,确定主题

语文课本的编排是按同一主题进行的,如“至爱亲情”、“爱国情怀”等主题都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品味。教师在学习这些主题单元或即将面临“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时,可在一两周内要求学生以课外作文的形式,借鉴课文的写法,挖掘身边的小事,动心地写出来,动情地讲出来。在诵读交流中提升感恩之心、爱国之志。如在学习“至爱亲情”单元《背影》一文中,引导学生品读“父亲买橘子”的情节,引导学生读出泪,读出情,在激情未消、感动未灭之余,激励学生围绕“感恩父母”这一主题,运用细节刻画,表达感恩的心。有个学生在《暴雨母亲》一文中这样动情地写到:“一阵狂风吹过,妈妈趔趄了两下,差点摔倒……近了,是妈妈,雨水透过脸颊流了下来,脸上的沟沟壑壑显得更加分明。猛然,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很痛很痛。摸了一下我的小脸,妈妈笑了,灰白的脸上带着温暖的爱意……”这类的演讲,围绕主题,每组都要选出代表在一两周内进行“读作文式”的演讲。这种围绕主题的演讲,做到了读写结合,既锤炼了学生写作、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一颗感恩的心。

三、组织提纲,侃侃而谈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培养学生自信的前提下,让学生打好腹稿,列好提纲,随机阐述。如演讲《我的好朋友》一文时,谈到朋友专心这一点。演讲的同学指着座位上的朋友,看似淡淡地笑着说:“老师上课时,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一会儿奋笔疾书,一会儿凝神沉思,一会儿眉头紧皱,挺生动的一副模样。就对我这个不起眼的小小演讲家,她也听得津津有味呢,瞧他,瞅着我流口水呢……”这真实而略显夸张的即兴演讲培养了学生于镇定中“就地取材”的素养,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彰显了专心致志的榜样,也让学生在侃侃而谈中增加了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总之,课前演讲的有效有序展开,对于学生可以丰富积累,发展思维,培养语感,利于表达,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在演讲中将学生的人文素养“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