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防护与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防护与干预

罗应琴

罗应琴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新生儿在我科产生感染时进行的护理防护和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5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120例新生儿中,其中有124例新生儿在我科受到感染,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并对这些受到感染的新生儿进行护理防护和干预治疗。记录新生儿受感染时的时间以及发生率,分析产生感染的防护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新生儿受感染为11%,受感染新生儿的平均胎龄为(30.87±3.19)周,相比较在我科没有受到感染的新生儿的平均胎龄(35.26±1.35)周来说具有显著差异,P<0.05;受感染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平均值为(1694.58±588.92)g相较于没有受到感染的新生儿(2137±506.12)g来说体重明显减轻,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加强护理防护与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在我科受到感染的几率,以便保证新生儿在重症室中的安全性,同时能够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新生儿;院内感染;护理防护;干预

现阶段,随着新生儿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逐渐增大,新生儿在医院的预防护理以及干预措施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新生儿的生理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在我科经常会受到感染,另外由于新生儿早产以及先天发育不健全,使得新生儿的免疫力很低,这也是造成新生儿在我科内易受到感染的主要原因。然而,新生儿在我科受到感染不仅是受自身因素影响,还与临床的护理防护措施有关。这不仅会提高住院费用,并且会使新生儿的病情发展迅速,导致死亡率不断提高。下面回顾了在我科室受到感染124例新生儿的预防护理及干预措施,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20例新生儿,其中男婴618例,女婴440例,有124例新生儿在我科治疗过程中受到感染,其中口腔感染29例、呼吸道感染24例,皮肤感染31例、消化道感染15例、脐部感染25例,这些患儿均符合卫生部门新发表的有关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记录这些受感染新生儿的体质特征,并对检查记录进行详细记载。

1.2方法

1.2.1护理防护

①皮肤的护理防护:每天沐浴,保证皮肤干净清洁,并且重点查看受到感染的新生儿腹部、股沟、腋下、耳后等褶皱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或破损等不良状况。受到感染的新生儿在每次排便后对其臀部进行及时护理,同时立即更换尿片,同时要在臀部涂紫草油,防止臀红。还要及时更换体位,防止臀骨等突出部位长时间受到压迫而使皮肤产生压伤;②口腔的护理防护:要避免受到感染的新生儿口腔黏膜出现溃烂或是霉菌感染,每天口腔护理2次,对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受感染新生儿来说,还要防止其霉菌性口腔炎发生;③眼部的护理防护:新生儿经过母体的产道时,母体中的沙眼衣原体能够在胎儿的结膜部位定植,要使用红霉素眼膏,防止新生儿出现结膜炎;④脐部的护理防护:要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细心护理,保证婴儿的脐部一直处于干燥状态,注意脐部的消毒,观察受到感染新生儿的脐轮是否出现红肿,是否分泌出异常物体等,当发现异常分泌物时,要立即对其进行培养,方便今后的治疗;⑤受到感染的新生儿在喂养时的护理防护:尽量用母乳对其进行喂养,进而提高受感染新生儿体内的抵抗力,要每天更换使用过的注射器,尽量用一次性奶瓶、奶嘴,同时做好消毒工作。

1.2.2干预措施

对全部受感染新生儿使用干预措施。①加强对重症监护室的消毒管理;这和受感染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环境有直接关系,所以要确保受感染新生儿病房阳光充沛,空气清新,室内最佳温度要控制在25℃,病房湿度最好为50%-60%。因此每天都需要通风换气,可以在房间内安装净化空气的设备,以便保证空气足够清新。在受到感染的新生儿病房内要配备一名具有专业技能消毒人员,对负责区域中的病房每天进行认真消毒。病房中的地面和屋内摆设、医疗器材等用品每天都要用消毒液仔细擦拭。将生活垃圾与医院垃圾分开放置,分开放置的标志一定要醒目;②加强对受感染新生儿使用物品的管理;包括枕巾、衣服、被褥,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不能互相使用,感染后新生儿使用的餐具一定要做到保洁、消毒、清洗这三步,并严格执行,每天使用的暖箱也要用消毒液进行擦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消毒前后要对细菌进行培养,暖箱中的水槽也要每天清洗,然后再更换蒸馏水。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4.0计算机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结果

对比受感染新生儿感染前后平均胎龄以及平均重量之间的变化关系,P<0.05,详情见表1。

表1比较受感染新生儿感染前后胎龄和重量之间的变化

平均胎龄(周)平均质量(g)

受感染的新生儿30.87±3.191694.58±588.92

未受感染的新生儿35.26±1.352137±506.12

P值<0.05<0.05

3讨论

新生儿是我科易产生感染的高险人群。由于新生儿的各种生理器官发育还不是十分健全,并且新生儿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病,使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容易受到微生物感染。新生儿在我科受到感染不仅是受自身因素影响,还和医院的护理防护是否到位有直接关系。因此文章回顾了我科室受感染新生儿124例,对这些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和干预,以便能够有效控制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早产儿受感染几率,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安全从此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刘婷娟,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12):137-139.

[2]陈秀丽,李华,李艳娜,苏兰香,等.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分析和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0,08(30):1142-1144.

[3]司尚华,邹爱红,林云云,林英秀,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0,10(18):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