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姜铁斌

(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与后凸成形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9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经皮椎体成形组与后凸椎体成形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疼痛评分。结果:后凸椎体成形组的椎体疼痛评分改善优于经皮椎体成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凸成形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椎体成形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后凸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成形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术后功能。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花费更少,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后凸成形;并发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237-02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传统方法多采用卧床休息、中药外敷等,患者不但合并后凸畸形,忍受疼痛,而且由于长期卧床,导致并发呼吸道感染、褥疮、尿路感染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随着手术技术及器械的发展,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的发展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种手术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两者优缺点尚有争论[2,3]。本文就我科实施的9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的优缺点,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住院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其中胸椎压缩骨折22例,腰椎压缩骨折49例,胸腰椎压缩骨折19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2.3±8.9岁。其中68例行椎体成形术,32例行后凸成形术。

1.2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常规术前检查,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予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平稳后再行安排手术。同时完善X线、MRI等检查,对于陈旧性压缩骨折,如不伴有疼痛,则不予处理。新鲜骨折MRI上多表现为高信号影,比较容易分辨。我们强调术前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务必确定疼痛椎体,明确行手术的椎体。

椎体成形术:患者俯卧位,C臂透视定位,常规消毒普巾,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开0.5cm皮肤,透视下将穿刺针外倾10~15度自椎弓根穿入,透视下穿入椎体前1/3,位置满意后调制骨水泥,待骨水泥成拉丝状后缓慢注入椎体。透视避免骨水泥渗漏,待骨水泥硬化后拔除穿刺针。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体位、定位手术步骤同椎体成形术,穿刺针位置满意后手动钻扩大通道后插入工作球囊,透视下加压,复位椎体高度,高度恢复满意后注入骨水泥。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下肢活动及感觉,术后卧床休息12小时后下地活动。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合并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传统的方法多采用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或者采用切开手术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固定系统。长期卧床多导致患者合并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患者同时忍受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切开手术由于手术风险较大,患者多不接受。

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椎体压缩骨折。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后凸成形术需要行球囊扩张压缩的椎体,理论上能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及改善疼痛、恢复功能。

我们的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疼痛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后凸成形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椎体成形组,两组均为发生相关并发症。椎体成形能够缓解疼痛的机理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统一的观点认为椎体成形可能与骨水泥恢复了椎体内的稳定性,同时由于骨水泥产生的高热破坏了疼痛神经末梢。而恢复椎体高度在改善疼痛方面可能作用不大,这与我们的结果相一致。

鉴于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而且花费较高,并发症与疼痛改善情况与椎体成形术并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合并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椎体成形术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建华,王庆雷,杨兆义,等.改良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探讨[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2):15.

[2]刘尚礼,叶伟,李春海.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研究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8,6(1):58-61.

[3]赵俊强,陈琼.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29-230.

[4]GarfinSR,YuanHA,ReileyMA.Newtechnologiesinspine:KyhoPlastyandVertebroplastyforthetreatmentofpainfulosteopoticcompressionfractures.Spine.2001;26(14):1511-1515.

[5]刘小勇,杨惠林,唐天驷,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棘突定位穿刺点与穿刺轨道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8):462-463.

[6]孟斌,杨惠林,黄晨,等.手术技术对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