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网调控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基于配网调控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探讨

马冲马鲁杰高涛杨长辉张立明

(国网滨州供电公司2566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投资的不断加大,国家电网实行"三集五大"集约化管理后,调控管理已经延伸到配电网,科学规范的配电网调控管理是转变电网管理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配网调控业务管理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管理迈进,需要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探讨了配网调控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配网调控;业务管理;问题;优化途径

一、配网调控简述

1.1配网定义

配网并不单单是网架、电缆、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电容等的组成,其实配网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工程,配网调控是“大运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了电力企业与配网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是对供电和用电的科学有效控制,从网架结构优化完善、配电自动化、配网抢修指挥平台、配网调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控,使电网大运行得以实现,通过配网调控业务可以有效对配网实时监控、保护、控制,同时与供电部门管理有机的融为一体,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优质电力服务,满足客户的用电需要。

随着电力投入的不断加大,配网调控要逐步实现自动化,即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结合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

1.2配网调控业务的主要内容

配网调控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配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配电倒闸操作、配网故障处理、抢修、设备停电等,对于配网的运行监视和控制,可以在夏季、冬季等用电高峰期、主线负荷大幅增长,变电站母线电压降低、无功损耗增加的电网运行情况,就可以及时调整,最大幅度地降低了线损,提高了母线电压,保证由路径最短、损耗最小的线路供电;配电倒闸操作是将电力设备从一种工作状态改变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方法,在电力设备检修中必须用到配电倒闸操作,倒闸操作必须执行操作票制和工作监护制;配网故障处理、抢修是确保供电及时、可靠的重要保证,目前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实现了配网调度、事故抢修、电话故障报修一体化运作,提高了抢修效率,提升了优质服务水平。可以说配网调控业务在供电、用电管理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关系到电网安全生产和有效运营。

二、配网调控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配网自动化进展缓慢

我国配网自动化才刚刚起步,主要在一些城市进行配网自动化试点工程,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资源无法共享,没有统一的规范化和标准,设备的软硬件不兼容、城网结构和设备不相符,特别是早期配网自动化试点城市,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制约因素,造成投入多、浪费大,成功案例不多,配网自动化进展缓慢制约了配网调控业务的完善和发展,对于配网自动化这一系统工程来说,必须是全面的、科学的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因此当前配网自动化试点工程并不可取。

2.2配网调控业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相融性差

我们知道配网调控业务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与电力的各个部门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目前从主网到调控中心,再到抢修单位,用电单位等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运营体系,大量的配网调控还需要人力来完成,而对于人的管理调控中心必须与电网公司人事部门相协调,同样配网调控区域具有局限性,这就需要调控中心与上下游电网实现管理的统一,目前配网管理已经实现了电缆化,配网调控业务涉及到架空线、开闭和电缆等各部门,如果配网调控业务管理与这些部门的管理不能相融,那势必影响到工作的有效衔接。目前分散式调控模式和人为调控也使管理难度加大,与其他电力部门管理不能形成有效的联系,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三集五大”就是要彻底解决存在的这一问题,把单个的电网公司、调控中心归集到一起,实现大运行、大营销。

2.3配网调控业务管理专业人才缺失

电力现代化建设的加速,也突显出人才的缺失,特别是配网调控业务管理方面,由于调控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配电网电压管理系统、配电网故障诊断和断电管理系统、操作票专家系统等,而操作和管理这些系统,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才,由于电网建设速度加快,电力人才的缺失尤为严重,对配网调控业务各个岗位培训不到位,例如在配电网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对短路电流计算,配电网负荷预测,包括地区负荷及母线负荷,馈电线负荷调整,网络结构优化和重构等都需要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学习,但是由于配网调控业务的工作特殊性,无法组织更多的岗位操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这也是造成配网调控业务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配网调控业务管理模式的优化途径

3.1加大对配网调控业务自动化建设

要实现电网配网调控业务管理的自动化,就必须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有机结合,在配网软硬件上进行资金投入,使配网调控调控系统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人员组织一体化为标准,有效整合资源,以“专业化、集约化、扁平化”为原则,不断完善配网调控业务管理模式。提高配网装备和配网技术水平,加大配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低压配网的投资比例,从而建设网络稳定、运行平稳、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配网体系,提高供电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用户,配网调控业务管理自动化是一项长期的建设,需要电力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从配网整体设计入手,兼顾地区发展需要,积极研发和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使配网调控业务向国际化靠拢。

3.2构建统一的配网管理制度体系

电力企业要依据《电力法》、《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电力监管条例》等构建配网调控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在依法、守法的基础上,实现电网公司配网调控业务管理的有效管理,并且与其他部门形成有机的融合,便于开展配网业务工作,同时给予配网调控业务一定的监督管理权力,可以在调控过程中及时安排协调各项配网工作,利用计算机、通信与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配电网实时运行、电网结构、设备、用户进行自动化管理,加强集中电力系统软件的联合,也是各大电力公司的工作目标。完善、充实已有地配网自动化制度,对不适用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调整,在配网调控业务管理的集约化、系统化基础上,构建统一的配网管理制度体系,从而实现配网自动化。

3.3积极引进人才,持续对各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电力设备的改造更新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配网自动化需要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人才,因此电力公司对配网调控业务岗位人员要持续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同时要积极引进人才,电力事业的国际化需要有尖端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充实到电力队伍中来,在运行管理方面,应当复制配电的运行人员对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运行注意事项及巡视方法进行培训。在线路运行管理方面,对线路运行人员进行FTU、DTU等自动化设备的性能、运行、巡视方面的培训,在检修方面应当对新增加的各类配网终端设备进行基本的检修、维护方面的培训等。

参考文献:

[1]李娟娟,陈峰.配网调控一体模式改革的探讨[J].电力信息化,2011(06).

[2]韦志.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规划与设计[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8).

作者简介:

马冲;男(1987.3)单位;国网滨州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

马鲁杰;男(1989.11)单位;国网滨州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