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与治疗

闫金凤

闫金凤(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154002)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150-01

【摘要】目的讨论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子痫前期-子痫基本治疗原则:在对孕妇及胎儿影响和损伤最小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分娩的婴儿能够健康存活;孕妇能够完全恢复健康。对于已接近预产期的晚发型患者,由于胎儿已接近或达到成熟,立即终止妊娠对孕妇和胎儿皆有益无害。

【关键词】子痫前期-子痫诊断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常见疾病,发病率在5%~8%,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死亡总数的10%~16%。子痫前期-子痫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常见且为妊娠特发,可伴有脑、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对于子痫的认识被认为是由于患者血中存在毒素所致病,曾称之为妊娠毒血症,但历经数十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并没有发现患者体内的毒素,直至197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以及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摒弃了妊娠毒血症的假说,将这一疾病命名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随着对于妊娠诱发高血压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研究的深入,199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并被美国高血压教育大纲(2000年)推荐应用。此分类按照发病基础、脏器损害程度来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将妊娠期存在的高血压状况概括为5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目前研究认为前三类为妊娠期特发性疾病。

1临床特点

子痫前期-子痫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交相呼应,各种器官、系统损害一触即发。到目前为止尚无准确的预测手段可以预测某个个体是否会发病,也无有效的预防方法;而且对于患病个体而言,病情发展的轻重缓急以及个体器官受累差异性的机制也不清楚。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素质,很有可能决定了个体间发病时间、类型等临床表现的差异。临床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显现了个体的遗传异质性。

2临床诊断

目前国内外对于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已有明确的和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可参见2000年NHBPEP、2002年ACOG以及2006年RCOG颁布的子痫前期。子痫诊治规范,近年国内的教科书也引用了同样的诊断标准。

2.1妊娠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最后确诊是在产后12周做出。

2.2子痫前期

2.2.1轻度子痫前期:基本诊断标准:妊娠前血压正常者收缩期血压≥140mmHg,或舒张期血压≥9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0.3g,或随意样本尿蛋白≥(+)(300mg/L)。

2.2.2重度子痫前期:收缩期血压≥160mmHg,或舒张期血压≥11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g或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g反映了重度子痫前期发展的严重程度。血清肌酐>1.2mg/dl;血小板减少(<100×109/L)、微血管病变性溶血变化(LDH升高);AST和(或)AL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部、视觉病变(如头痛、视觉障碍、失明、精神状态改变等);持续性上腹痛。存在肺水肿、少尿、胎儿生长受限。

2.3子痫子痫前期患者在产前或产后出现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但是需要注意在约有38%的子痫患者并不伴有临床上的高血压或蛋白尿。

2.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有高血压者在妊娠20周前无蛋白尿但新发生了尿蛋白≥300mg/24h;在妊娠20周前有高血压者,尿蛋白或血压突然升高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100000/mm3)。

2.5慢性高血压在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血压≥140/90mmHg。或孕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3治疗原则

3.1子痫前期-子痫基本治疗原则:在对孕妇及胎儿影响和损伤最小的情况下终止妊娠;分娩的婴儿能够健康存活;孕妇能够完全恢复健康。

对于已接近预产期的晚发型患者,由于胎儿已接近或达到成熟,立即终止妊娠对孕妇和胎儿皆有益无害。而如何处理距离足月为时较远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则是产科医师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而又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3.2一般治疗方法

孕妇在出现血压升高时,或子痫前期的首次诊断时,或病情进展,如血压升高、尿蛋白增加或出现其他症状及并发症时,应立即入院观察、评估及治疗。

3.2.1左侧卧位休息,减少运动,增加卧床休息和睡眠时问(大于loh/d),但并非绝对卧床;左侧卧位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镇静剂并非常规应用,应视患者情况决定。

3.2.2饮食:注意营养丰富而又不过度,应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避免高钠盐饮食,碳水化合物量应足够,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适量补钙对疾病治疗有益。

3.2.3精神和心理治疗:加强与患者及其亲属的沟通,尽量解除思想顾虑,避免不良刺激影响。

参考文献

[1]侯磊,张曦,崔世红,王玉萍,郝志伟,楚天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胎盘血管发生[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2]王斌,魏利,马春秀.先兆子痫患者剖宫产时机的选择[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