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鲍永岩

大连普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299

摘要: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满足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加快提升我国轻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组织形式,为我国跻身于世界轻工业大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轻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正从世界轻工业大国向轻工业强国迈进。因此,全面了解我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助推国家特色小镇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我国当前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对轻工行业整体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分析了建设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并总结出我国目前发展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规划,相关行业协会及科技创新联盟,以及产业集群内企业等单位组织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借鉴参考的目的。

关键词:特色区域;产业集群;特色小镇;科技创新

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快速提升我国轻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为我国跻身于世界轻工业大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轻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正从世界轻工业大国向世界轻工业强国迈进,进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发展质量的新阶段。现阶段,在全国轻工业蓬勃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总结和分析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与此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专家评审制度,从而加强对轻工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建设,并要善于思考,进而针对评审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相应的总结出一系列的措施以及解决方案。由此,推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升级和转型发展,帮助特色区域按照正确的方向完善产业链条建设,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轻工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提升我国轻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地位。

1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定义

1.1特色区域

所谓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立足中国实际,借鉴他国经验,坚持改革开放,维护和谐稳定,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以区域发展战略为主纲,以区域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区域经济政策为主导,以省级地方政府为主角,坚持因地制宜,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地方作用,深化区域合作,统筹城乡发展,由点到线、从线到面渐进式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点线面稳步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

1.2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目前轻工产业经济运行状况

“十二五”期间,我国轻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出口额分别增长74.95%、101.16%和68.3%,年均增长分别为11.84%、15%和10.97%,均高于全国工业增速。2016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国工业的29.6%;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的21.4%;资产总额占全国工业的15.1%;利润总额占全国工业的23.5%;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3%,轻工业实现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的83%,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图12016年全国轻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与全国工业对比情况

3我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现状

中国轻工产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我国轻工行业以及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发展特色区域经济的创新,对整个轻工行业发展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自2001年,在浙江省温州市培育出首个“中国鞋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以来,截止2016年,全国共成功组建和获批了258个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家电、皮革、家具、制笔、五金、塑料等38个行业,占轻工总行业数的84%,其中皮革、文房四宝、日用杂品、陶瓷、礼仪用品、家具、制笔、家电等行业集群发展较多。

4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4.1是轻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统计,在商务部确定的我国三批179个“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中,涉及轻工行业的有63个;在工信部发布的七批共33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涉及轻工行业的共有46个。如缝制机械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2015年工业总产值约310亿元,占全行业比例的55%。

4.2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特色区域能够成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成长的重要载体,品牌已经成为特色区域的发展重点和新动能,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已经形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张灿烂的“名片”。以“中国钟表之都”深圳为例,2015年,深圳钟表的产值600亿元,出口值35亿美元,钟表出口量9.1亿只,深圳钟表企业的零售量约占国产手表的68%,零售额约占75%。

4.3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先行者

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原料市场、中间产品投入、装备研发、备品配件、检验检测等完整产业链和较强的配套服务能力,促进智能制造和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区域产业有序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向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好、市场辐射更强的地方转移,中西部轻工发展建设高起点现代产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如安徽合肥、滁州一带承接国内外家电产业转移,引进海尔、美的、长虹、格力、三洋、康佳、TCL等一批知名品牌。

4.4是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丽水市加快推进合成革DMF废水集中精馏回收,优化精馏工艺,从源头上控制废水氨氮产生量;福建省福鼎市针对22家企业加大技改和两化融合投入,采用热电联产、固定处置等多种方式,推动合成革产业向创新型、环保型、生态友好型、“绿色”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4.5是协同创新助推科技进步的产业平台

截至2016年,全国轻工行业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9个,轻工业重点实验室87个,建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一批智慧集群正在形成。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国家电之都”为例,美的、海信、格兰仕等一大批知名家电企业向高端、智能、节能、环保家电方向发展,产业价值链得到有效提升。

4.6是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载体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实现产镇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从小镇资源到小镇产业,从小镇产业到小镇经济,从小镇经济到小镇发展,为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制笔小镇,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分水制笔目前实现了“世界人均一支笔”的生产目标。

5我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5.1规划的科学性和政策的连续性有待加强

产业规划是引导行业发展的指针,但是,产业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融合度欠缺,经济发达的特色区域受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和城市发展扩容影响,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产业开始转移。产业承接地区由于各类优惠政策条件过大,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提升产业规划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保护产业发展环境相对稳定至关重要。

5.2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数量多,集聚程度高,但是缺少龙头企业,经济实力不强、管理模式落后,工艺水平一般化、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导致集群整体创新水平不高,自主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技术、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联盟、第三方检测机构、电商平台等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公共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集群内、集群间,甚至跨行业通过重新整合来实现更广阔的发展。

5.3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看,产业集群还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不足。品牌战略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产品专利跟不上市场发展。缺乏应有的成长战略和营销战略。部分企业是为国外及国内大的经销商贴牌生产,来料加工,从事简单的代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

5.4集群园区化建设有待提高

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动下,很多污染需要集中治理的产业,传统、规模较小、数量较多,位置分散的企业,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更应加强园区化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服务功能。

6结语

总之,通过研究和分析我国轻工产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了解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对我国轻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的重大意义,归纳总结我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不足,对于我们如何在新形势下破解发展的困境,推动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当前,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将“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战略规划与轻工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瞄准产业高端化目标,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把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打造成为轻工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和国家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6年轻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7年第1期:5~7.

[2]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报告[J].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7年,1~21.

[3]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

[5]俞建群.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新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