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了什么肖龙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新课程改了什么肖龙春

肖龙春

江苏盐城建湖县恒济初级中学肖龙春

中学语文课程到底改了什么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和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通常是滔滔不绝一堂课,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却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一课,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运用“我认为______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它好在用了______修辞,写出了______”的句式,你为什么认为它写得好。有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读得很有感情,更多的同学能够赏析得非常具体、合理。这样,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良好的语感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二、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介人,产生心理体验,就需要教师把课堂设计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的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

相信很多老师都讲过冰心的《纸船—寄母亲》这首现代诗。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的配乐朗读,想象一个女孩子站在船头,望着愈来愈远的祖国,想着越来越远的母亲,折着一只一只纸船,并把他们抛向太平洋,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自己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内容,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学生想象出了到冰心脸上挂满了泪水,还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与父母每一次离别的场景,这些都说明学生已经融人到课文的情景中。欣赏完了画面,我又让学生听满文军的《懂你》,虽然学生听过很多遍,但在这特殊的场景下大家都闭上了眼睛.仿佛和歌声融为一体,谁也不忍心去打破这种宁静,我发现有一些学生的眼眶都红了,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材范例,在新课程改革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书法训练,诗歌背诵,看电视报纸等等

七年级下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叫“走进戏曲天地”,我看到这个话题时感觉很棘手—我自己都不会唱戏曲,对戏曲了解都不多,这课该怎么上呢?那个周末,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向老人学唱一段戏曲,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星期一要检查。学生顿时沸腾了,我却在心里打鼓。到了星期一,我让同学们唱给小组长听,小组长列一个表,把同学所唱的曲目、剧种,唱的质量是好、一般、优秀列出来,反馈的结果大大出乎我意料,有95%的同学多多少少学会了一段,并且剧种多样,问起他们是怎么学来的时,有的说是从电视里学的,有的说是跟自己爷爷奶奶学的,还有的是看影碟学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学到了很多戏曲知识:比如戏曲包括几个剧种;京剧的角色有哪些;每个剧种代表型的人物。真可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