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背景下小学生自如表达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诗意语文”背景下小学生自如表达的教学策略

郭斌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中心小学255022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曾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的偏向于工具性,而缺少了人文性,但人文性恰恰是语文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诗意语文”是感受语文人文性的良好的教学方式,以“诗意语文”为背景,帮助学生学会自如表达,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诗意语文自如表达教学策略

“诗意语文”开创者王崧舟先生言:语文这门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言语性。然而,很多时候,语文老师只关注了言语行为,关注了听说读写书的技巧、策略,即关注了刚性的言语知识。但是有了刚性的言语知识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吗?事实是,我们对柔性的言语素养关注远远不够。柔性的言语素养指的是学生的言语动机、言语热情、言语兴趣、言语智慧、言语人格等。这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是学生言语素养这座冰山的基座。诗意语文恰恰是在关注柔性的言语知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呈现了多元化、去中心化的特点。而每个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自如表达的能力。新的文化的产生源于每个人可以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自如言说尤为重要。

一、自如表达的教学目标

多年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状况及人际关系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可以自如地选择交流对象并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而很多后进生则在表达上无法做到真实,有情感,而总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假话”。新课程标准中曾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诗意语文”很好地完成了这两个部分的结合。因此,以“诗意语文”为教学背景,以自如表达为教学方向,运用一系列教学策略,帮助孩子学会自如表达自己内心是非常重要的。概括而言:

1.老师可以借助文本体会其中的内涵和外延,自己自如表达。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完成内心状态的精准表述,“以我口言说我心”。

3.两者交互作用,共同创建出一个自如言说的环境,完成各自内心状态的碰撞和表达。

二、阻碍自如表达的原因

什么是自如呢?自如,专指无所以借、无所适达、自然而然的本真状态。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由此来看,自如表达的标准,应该就是学生真实、自然、不受阻碍地表达自己真正的感知,而非我们常见的“假大空”的道理。

1.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人之所以无法自如表达,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不能。借助一个心理学词语来说,就是阻抗。心理学家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是对于自我结构与发展的防护作用。因此,阻碍自如表达的首要原因是安全感不足及没有真实的体验。

2.自如表达的主题是要说出来,而且说明白。这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部分。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把内心的部分表达清楚就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因此,言语匮乏是第二个原因。

3.老师的示范引领和情境创设也非常重要。如果老师无法创设一个相对安全、自由的环境,同时给予及时的表达方法指导,那学生也很难完成一个自如表达的部分。所以,缺少方法和训练是第三个原因。

三、自如表达的策略方法

1.文本细读法。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只有能够学会自如表达自己,才能帮助学生完成自如表达。因此,教师素养训练成为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借助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王崧舟老师曾在《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一文中详细阐释了什么是文本细读。总结下来,就是要“慢慢地读、静心地读、联想地读、回归地读”。也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以文本为载体,走入文本中,又走出文本中,最后再回归文本的过程。

心理学家比昂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描述人思想的工具——网格图。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要想自如表达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1)准确生动地描述细节。(2)精准地体验和阐释内心感受。(3)有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因此,教师通过文本细读,提高自己的领悟和表达能力,能对文本进行这三个方面的解读是学生学会自如表达的前提条件。

2.随心书写法。给学生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这个主题下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去联系自己的知识和生活,把与之相关的所有词句全部罗列出来。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给予太多方法指导,但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很多时候标点、不会写的字、文本结构等所有规则性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自如表达的限制。例如让孩子描写关于冬天的文章,可以先让孩子们自由联想,把所有与冬天有关的词语、句子等全部罗列出来。这样的话孩子就可以搜集到很多的素材,这些素材成为了文章的基础。然后以一条线贯穿。在写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文法不同、遣词造句不准确的情况,但不去过度苛责,只是要求孩子不停地写下去,文法限制、修辞手法、字迹工整等都不介意,学生只要写在纸面上的都是被允许的。逐渐的,学生就会从原来的无话可写走向丰富充实。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从原来的无话可写变成了废话太多,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自如表达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精准。学生写太多的废话,从象征层面来说就是一个倾倒垃圾的过程,把那些本身说不清楚,需要大段大段描述的东西先呈现出来,再从中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部分,那么学生就会从原来的废话连篇或言之无物,逐渐走向一个清晰表达、自如表达的阶段。

自如表达,其实是心理状态的一种外在呈现,小孩子因为言说能力不够,导致会有些颠三倒四的问题出现,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从三个部分去表达自己的内在,即上文提到的:细节、感受和概念化。当学生可以在这三个部分之间来回自如游走时,就意味着他可以自由地言说自己了。

3.课堂回馈语法。这个部分强调的是老师课堂中的承接与引导。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意义的,老师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要走向什么地方。课堂回应语的所有出发点都是教学目标,而目标是否达成要看学生。有这样几个部分:

(1)承接学生。即通过回应让孩子知道老师在关注他。(2)指向方法。就是总结本课教学法。(3)情感深化。即帮助学生体验更深的情感。(4)细节细化。即要让孩子以文本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5)概括提升。以范例、提升等形式帮助学生概括要点。(6)自我表达。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看法,让学生心中有方向、有底气。例如王崧舟老师在《长相思》一课快要结束时这样回应:“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这样的语言就既承接了学生,又深化了情感,而且给了学生一个引导方向来完成一个自我情感表达。

四、总结

这些经验、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其实背后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及反思来提升,因为里面有很多难以标准化和量化的东西,需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感受,这个部分更多的是人的体验及互动模式,说到底,只有用心练习和长时间训练,才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著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2]王崧舟著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3]琼[美国]著思想等待思想者:比昂的临床思想[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