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影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不利因素及对策

孟庆国

关键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不利因素;对策

1、前言

要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就要做到设备一流无故障、矿井系统无缺陷、员工操作无失误、领导管理无漏洞,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及隐患捧查整改等活动,使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安全事故得到最大程度减少,才能实现恒久性安全矿井。

2、影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不利因素

2.1思想认识问题

安全工作与每个员工有密切关系,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取决于每个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成本核算、计件工资已遍及多个岗位,效益观念与日俱增。为追求眼前利益,就会出现偷工减料、设备“带病”运转、购买使用劣质材料以及摧残性使用机械设备等现象,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所以,思想认识错误是影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2.2技术装备问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不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预先探测危险因素,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用工,从而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然而我国不少煤矿还在使用明令淘汰的工艺和设备,煤矿重点攻关课题的研究速度缓慢,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也不够大,这是影响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关键。

2.3用工制度问题

煤矿企业多种用工形式并存,人员组成比较复杂,特别是井下生产一线人员,大多是农民协议工、成建制农民工,人员稳定性差。这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临时思想,只重视工资收入,不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差,事故应变能力不强,这样的生产人员不可避免地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4“三违”问题

在“安全第一”方针指引下,我国围绕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也相继出台,然而,“三违”现象却屡禁不止,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大敌,这已被无数血的事实所证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三违”者存在几种不良心理:一是侥幸心理。侥幸是最大的隐患,是培养习惯性“三违”的温床。二是麻痹心理。麻痹心理容易使人将重大的隐患看成小问题。三是惰性心理。图省事,怕出力,得过且过等惰性心理存在于部分人心中。四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极易造成集体“三违”和习惯性“三违”。

3、对策

3.1强化法规意识

煤矿生产条件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安全生产的艰巨性。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落实党的“安全第一”方针的具体体现,安全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企业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依法办矿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强化法规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①认识上要到位,思想上要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效益的关系;②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做到有章可循,依法从严治矿;③加强学习,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查隐患、保安全活动,用典型事例教育人,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安全意识,提高干部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3.2培育职工的责任心

一个煤矿职工,如果缺乏责任心,他便会应付工作,敷衍塞责,不懂装懂,留下漏洞,埋下安全隐患或者直接引发事故;如果缺乏责任心,他就会心存侥幸,凭经验、想当然,降低标准,出现失误;如果缺乏责任心,他就会忽视生命的价值、人生的珍贵,不懂得生命高于一切、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不理解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培养员工的责任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打造本质安全人、创建本质安全岗,必须培养干部职工对同事、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的强烈责任心。

3.3加强区队和班组建设

区队、班组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和关键所在。区队、班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是引发安全事故频发、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要从现场小事、细节抓起,积极推行“系统描述”、“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工作法,让每名员工对生产现场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完善值班、跟班、安全自保互保联保、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安全激励机制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以实现安全生产为内容的争创评比活动,切实把以“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全矿”的安全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3.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技术装备水平有很大关系。例如:我国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数目和瓦斯突出的强度、频度,将随着开采深度的延深、开采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多。突出危险预测预报的最大意义在于准确找出和划分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既节省防突费用,又使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而现有监测技术还不完善、不全面,难以预先得知灾害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波及范围,也难以预先定和执行有效预防灾害的措施,使得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事故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国家应该在此领域投入充足的力量去研究相关理论,并开发有效产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综合机械化水平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的一项重要措施。

3.5规范安全行为,遏制“三违”现象

各级管理干部必须履行自身岗位的安全职责,不断提高安全洞察力和安全技术素质。干部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安全责任心、责任感和安全忧患意识;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并对发现的“三违”现象进行有效制止;不论何时、何地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要坚定不移地做到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保证安全。要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那些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差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整,把安全意识牢固、责任心强的干部选拔上来,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使职工明白什么样的操作行为是规范的,不规范就要受到惩罚。强力推行“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操作法,以杜绝操作失误,遏制“三违”现象发生。

4、结语

通过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煤矿职工的安全大局意识,人人想安全、个个保安全、全员抓安全的氛围十分浓厚,职工的安全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得到稳步发展。但是要深刻地认识到,煤矿本质安全是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根本体现,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煤矿的生死存亡。抓安全生产决非一朝一夕,要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确保人一机一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这是矿山企业提高事故预防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实现零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为此,就需要全体干部职工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能促进煤矿安全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严.浅析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建设[J].山东煤炭科技.2010(4):224-225

[2]何青则.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J].煤.2008(8):84-85

[3]张玉良.浅谈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的方法和途径[J].大陆桥视野.2012(12):105-106

[4]白林川.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3(5):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