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分析

高雅琴

高雅琴

(景泰县中医院检验科;甘肃景泰7304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为80例在我院做健康体检的受试者应用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中8项检验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采用末梢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相比,为本组受试者采用静脉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获得的WBC指标较低,RBC、PLT、MCV、Hb、MCHC指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采用末梢采血法相比,采用静脉采血法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获得的结果更准确,在诊断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更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检查项目,其可以为医生提供多种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并对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鉴别。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上来说,其可分为静脉采血、末梢采血、动脉采血等不同的方式,最常用的时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种,这两种方式获取血液标本的时候也会因环境、操作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不同的检测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名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自愿参与试验研究,并能配合后续可能的其他研究工作;经试验室检查及临床诊断,被证实身体健康。排除标准:合并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的志愿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志愿者;合并器质性功能损害症状的志愿者;参与研究期间出现内分泌失调症状的志愿者;将志愿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名。A组志愿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32.1±3.5)岁。B组志愿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9~58岁,平均(31.8±2.9)岁。两组志愿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别对两组志愿者实施血常规检验,检验的方法是:要求患者在采血前禁食8~12h,并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完成血液采集。其中,A组志愿者采用末梢采血法获取血液标本,先行常规局部皮肤清洁消毒,消毒次数需在2次以上,最大程度减少外界条件的影响,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志愿者的左手食指或无名者内侧采集血液标本,将其置于含有稀释液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硅化塑料管中,摇匀,使血液标本与稀释液充分混合,待检。B组志愿者采用静脉采血法获得血液标本,同样在做好局部皮肤消毒后,在患者的肘静脉处抽取静脉血2ml,将其置于EDTA-K2(浓度为150g/L)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摇匀,使抗凝剂和血液标本充分混合,确定无分层现象,保存于4℃的冰箱中待检。

??????1.3?血标本采集方法

???静脉采血法在清晨患者空腹时为其采用真空采血法进行采血,采血量为2ml。在为患者采血时首选肘静脉,若其肘静脉不适合进行采血操作,可选择其手背静脉进行采血。在为患者集血后,将其血标本置于血常规检验专用抗凝管(?EDTA-K2真空采血管,上海医用仪具厂生产)中进行相关的检测,并嘱患者休息15min钟,然后为其进行末梢采血。

末梢采血法选择患者左手食指和无名指的内侧面为其进行末梢采血,对其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待皮肤干燥后按标准末梢采血操作进行穿刺,采im300ul,置于d常规检验专用抗凝管中进

1.4观察指标和参考标准

分别对两组志愿者在不同采血方法下获得的标本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其中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MCH)、平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A、B两组志愿者在不同方式下采集到的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B组志愿者的RBC、Hb、PLT等三项指标显著高于A组,而WBC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均是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查主要的采血方法。有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末梢采血法为患者采集血标本虽可减轻其疼痛感、避免为其反复采血,但也有采血较困难(末梢毛细血管的循环血量较低,在被穿刺时不易出血)、在用力挤压局部皮肤时易使标本受到污染、可破坏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等缺点,可显著影响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在采用静脉采du法为患者采集血标本时可选取肘静脉等血液循环状况好、穿刺简便的血管进行操作,以显著缩短采血的时间,减少血液标本受到周围环境理化因素T扰的程度,提高所采集血液标本的代表性叫。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采用末梢采血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相比,为本组受试者采用静脉采血法进行d常规检验获得的WBC指标较低,RBC、?PLT、MCV、Hb、MCHC指标较高,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在进行末梢采血时需对穿刺部位进行挤压,可使fm标本因掺人组织液而被稀释有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采用末梢采血法相比,采用静脉采血法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获得的结果更准确,在诊断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更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血常规检验两种不同采血方法的结果比较[J].田文艳.??中国医药指南.2017(35)

[2]韩庆莲.应用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11(31):18-20.

[3]邓艳,吕涛.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