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江鸿

江鸿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要求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31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2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随访的Harri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不同术式;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49-02

老年人骨质疏松现象严重,很容易造成骨折,其中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60岁以上、股骨头下骨折的位置出现明显的移位或者旋转的老年病人,以往,常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而今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已较为广泛,笔者与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探讨,积极开展该项手术,并对收治的手术病例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更有效的手术方式,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要求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2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7.5岁;其中,不慎摔伤19例,交通事故伤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高空坠落2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骨折部位:左髋关节14例,右髋关节17例。对照组男10例,女12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6.5岁;其中,不慎摔伤16例,交通事故伤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折部位:左髋关节9例,右髋关节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上主要有有疼痛、局部肿胀、患肢短缩、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等表现。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严重心肺疾病、髋关节化脓性感染、糖尿病等,进行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其他基础疾病,进行手术前风险告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术前1d均使用抗生素。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1.2.2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侧卧,患侧向上,屈髋45°,麻醉后进行铺巾、消毒,于患者摔伤关节处做一切口,切开皮肤组织,将关节囊暴露,切开关节囊并侧翻,将需要治疗的部位全部显露出来[1]。确定骨折部位,后将股骨头取出器做钻入动作,将其钻入股骨头中,同时测量股骨头的大小,为选用人工股骨头进行修正做好准备。安放好人工股骨头,放入负压引流管,然后清创缝合完成手术。

1.2.3观察组对31例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方法同对照组,充分暴露关节囊,用电锯将股骨颈截断进行截肢,切除关节囊,在髋臼横韧带做一标记,进行准确的定位,术中辅助X光,再以髋臼锉对髋臼软骨进行消磨,髋臼锉应从小号开始逐号加大,选择大小合适的髋臼假体植入,测量并记录髋臼的倾角,使用螺丝钉固定压配,嵌入内衬,锉平髓腔并进行远端开髓处理,在患者的体内置入假体,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观察髋关节是否牢固,松紧是否适宜。

1.2.4术后治疗及随访术后应用抗菌素及抗凝药物治疗5~7d,常规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及耐受疼痛即帮助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定期随访一年,对其临床功能恢复状况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主要有深静脉血栓1例、假体松动4例、感染、骨折各1例,半脱位各2例。

1.3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根据Harris法评分标准[2],对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满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其中总有效率为优+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突发事件增多以及环境污染引发的关节疾病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关节性疾病,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工程学原理模拟人体的髋关节,代替患者严重受损的髋关节的功能重建性手术,是目前临床对股骨颈骨折尤其是老年人骨折进行治疗的理想方法之一。笔者对医院收治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后随访的Harri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一般采用的是直径较小、髋臼较厚、由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髋关节进行治疗,头臼的摩擦力极小,稳定性极高,可有效的降低局部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很好的恢复患者下肢的长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远期疗效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志永,吕守正,吴树文,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J].医疗装备,2017,30(6):137-138.

[2黄江,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28-29

[3]李肖媚,罗东斌,唐东鸣.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