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赵珊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赵珊珊

赵珊珊

身份证号码:37140219860321xxxx

摘要:建筑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最终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极大的保证建筑施工工程各个方面衔接紧密,从根本上改善施工质量,并给企业避免一些损失。本文将从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并就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1重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是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因此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的情况下,整个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有具体的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中求发展,就需要进行对自身承建的工程项目进行目标的制定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的交工,并有效的节约工程的建设投资。所以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的高效性就要实施项目工程的管理,因此建筑企业才能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中改进制度并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

1.2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被全面的保障

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中,最有效的结果就是将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进行全面的保障。从施工人员、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材料和施工设计图纸等环节上能够将整个工程的施工工序联系起来而且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中关键是将工期进行把握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境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节约投资成本实施文明施工进而将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控制手段以及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落实。工程的项目实施施工现场的管理也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更加的能够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落实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做好现场施工的基本工作管理并且建立健全相对应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并有效的提升施工管理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并按照规定做好后期的质量检验工作。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1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后浇带施工

①防水施工。在后浇带施工中,防水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内容,施工人员不仅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防水保护,而且在施工完成后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在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防水既包括了建筑的墙面防水又包括了建筑的底板防水。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墙面防水是以外墙后浇带的实心球为主的,通过防水墙来确保建筑后浇带的干燥,避免建筑墙面受潮。而底板防水主要是通过铺设防水卷材来实现的,防水卷材的铺设能够有效地避免水分侵入建筑底板内,确保了底板的干燥。在进行底板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设置好相应的防水带,并且修补好建筑的施工裂缝,并且对于裂缝修补需要要涂抹防水材料,避免水分侵入墙体内。

②模板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施工分为建筑的梁支持以及板支撑等多个不同的部分,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根据不同部分的施工内容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在实际的模板安装之前,必须要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方案来确定项目的施工过程,在安装时先安装好钢架,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然后再对于建筑模板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搭设脚手架,以便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确保施工立模稳定可靠。

(2)钢筋绑扎施工

①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之间的距离应在钢筋直径的十倍以上,且接头不应落在构件的最大弯矩位置;②在受拉区域中,可以将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尾部作为弯钩,而二级钢筋却不能这样做,在钢筋搭接位置,要用铁丝将其中间与两端扎牢;③无论是受拉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还是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厚度,都要与实际设计要求相符;④在钢筋绑扎以前一定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好弹线,按照要求进行绑扎,这样也可以控制好施工质量。

(3)混凝土浇筑

①在浇筑前做好混凝土测量工作,如果有需要可以在现场安置两台以上计量设备,以便随时监测与评估混凝土原材料;②合理配制混凝土,坚持边拌边用原则,并控制好搅拌时间,最好控制在2分钟左右,在搅拌完成以后,应让混凝土静置,时间控制在1.5小时左右,以便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

2.2泵送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中,对于高层的房屋建筑,受到房屋高度的影响,就必须要使用泵送技术输送混凝土。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选择适合施工情况的泵机的数量。我国使用泵送技术输送混凝土的时候,大部分都会使用化学外加剂或者掺粉煤灰的技术。泵送技术能够满足施工设备的需求,同时还可以确保房屋建筑施工中实际需要的混凝土配比,可以大大的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率,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

3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措施

3.1健全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

施工期间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为落实制定的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实现负责;二是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四是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来说: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集体,在项目经理的正确指挥下,分工比较明确,管理很到位,准时到岗位,再加上企业中的管理制度提供的监查和保证,从而实现项目的正确目标。

3.2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交底要及时。施工开工阶段非常关键,起步起得好则工程就会顺利,如果起步不顺利,那么工程后序建设就会受到影响,为了保证各道工序良好有序配合,则需要各工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通过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技术交底达到沟通目的,建筑工程存在一些特殊和隐蔽工程,这部分工程需要格外注意,通过技术探讨、技术交底,找到正确的施工方法,保证最终质量。重点关注到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力度,通过一级向一级交底的方式,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交底时需要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长技术交底,施工长和班组长向工段技术交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交流、理解设计有目的,推进工程如期竣工。

3.3在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同時也应该注重其安全性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大小小不同的设备相互之间进行配合使用,这些设备和仪器使用方法多多少少会有不同,有些设备仪器操作非常的灵活,在使用过程当中应该十分的小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在施工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安全问题应该重视并且尽快的去解决,防止安全问题越发严重,在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施工人员要求必须带上安全帽以及安全绳索,这是对施工人员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企业对员工负责人。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工程施工,也会将更多地经历放在工作上,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

3.4科学的施工设计组织

能科学、合理地对现场施工设计指导,全方位地控制施工生产,控制施工进程,确保质量和安全,是调动劳动力和调整机械的本质依据。组织设计方案清晰,平面图规划明确,工作现场做到:合理布局临时设施、材料整齐摆放、操作范围规定明确、方便车辆的进出、工作顺序紧密结合、保持卫生干净整洁、即使施工紧张,但整个现场却忙而不乱,进出有序。施工资源的配置应力求均衡。要合理地调动人力、原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现象管理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全程,通过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降低生产成本,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从而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整体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张成明.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191.

[2]王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