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在大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尿管在大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

冯贞丽

冯贞丽

(广东省乐昌市人民医院51220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07-01

推广应用项目的简要技术说明大便失禁就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粪渣不由自主地排出肛门,致使肛周皮肤被浸渍,容易出现红肿、糜烂甚至溃疡。是医院、和家庭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尤其多见于危急重症、昏迷和意识丧失的病人,所发大便失禁在生症医学科是常见病,多发病。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而且也给护理工作造成诸多困难[1]。大便失禁已成为医疗、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介绍一个方便实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1材料与制作

1.1材料

湛江事达实业公司生产的22号双腔乳胶尿管一条,一次性引流袋一个,30ml注射器一个,输液管一条,生理盐水250ml1瓶,石腊油棉球一个,三通接头一个,弯盘一个,镊子一个,手套一付。

1.2使用方法

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检查尿管水囊有无漏气,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生理盐水250ml连接输液管排气后通过三通管与好尿管、引流袋相通,夹紧输液管端的开关,备用。嘱病人右侧卧位,臀部移向右侧床旁,臀下垫治疗巾,双手戴手套,用镊子夹取石腊油棉球润滑导尿管前端20cm左右,再用石腊油棉球湿润病人肛门,嘱病人深呼吸放松,左手食指和拇指轻轻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右手持镊子夹取导尿管轻而缓慢地插入15-20cm,在导尿管的水囊内注入事先抽吸好的20-30ml生理盐水,轻轻牵拉导尿管看看是否有阻力,如有阻力表示导管卡在肛门括约肌上方,再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0ml,使导管固定在肠道内并防止粪液外溢。固定好尿管后检查有无粪便引流出来,如见有粪便或粪水流出则把引流袋放在低处引流即可,如未见有粪便或粪水流出则夹闭引流端开放输液端做冲洗,其目的有二:第一可冲开尿管开口端的粪便,第二可以稀释粪便及粘液,利于引流通畅。此引流管一般留置3-5日,最长不超过10日,引流袋每日更换。拔管时先抽出水囊内液体再轻轻拔管,并为病人准备好便盆。

项目推广应用情况介绍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大便失禁病人共32例,其中有23例病人发生程度轻重不同肛周潮红或糜烂,发生率为71.3%,病人往往痛苦不堪,彻夜难眠。护理上为一旦出现大便溢出,及时用温水擦洗干净,并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大便引流方法以来,共收治病人大便失禁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71.8岁,2例病人发生轻度肛周糜烂,发生率为7.14%,有效预防肛周糜烂,大多数病人反应,应用大便引流方法后,肛周糜烂的痛苦大大减轻,缩短了入住ICU的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本方法重在保持了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减轻了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性,大大缓解了病人的痛苦,促进肛周皮肤的愈合。此方法适用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所致的伪膜性肠炎和大剂量激素治疗引起的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而禁用于对乳胶过敏者和因粪便嵌塞性所致的大便失禁者。烦躁不安不合作者慎用此方法与留置导尿法有类似之处,方法简便易懂,材料简单易取,可操作性强,能准确记录大便量。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减轻了护理工作的压力与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2理论支持

直肠横襞有支持粪便,防止堆挤在直肠的作用,并使粪便呈螺旋开活动,保持直拨压力均衡。直肠下段肠襞内有便意感受器,当直肠内胀满或盆膈沉重时,则引起冲动而产生便意感觉,结肠自上而下逐渐变细,至乙状结肠末端最细,约2.5cm,一般插管深度为15-20cm,这时水囊正好处于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此处的肠腔直径最小,大便又末成形,而成糊状,水囊能有效地阻止大便流入直肠,使大便经导管流出体外。又由于该处无便意感受器,水囊充盈时不易产生便意。如果插管过浅,水囊位于直肠下段或肛管处,此处的便意感受器多,容易引起便意而导致用力排便,致使导管脱出或病人难以忍受,使置管失败,同时此时大便经螺旋转动,水分完全吸收,已成形,导致导管阻塞引流失败。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谢正秀,叶倩,等大便失禁的研究概况与护理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2):5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