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强现代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基于加强现代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之我见

何磊

和平县建筑设计室广东和平517200

摘要:不论是绿色建筑、有机建筑、生态建筑还是零能耗建筑,它们都有共通之处,就是要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加强现代低碳概念下的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进行了论述,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低碳节能;绿色建筑设计;生态;思路

0.前言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被提上工作日程。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地运用环保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天然材料,在建筑的整个过程中实现资源最大限度节约,使其低碳环保功能更为突出。新时期,加强对生态节能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我国发展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性分析

能源紧缺已不再是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当前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严竣的能源紧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乡建筑化的进程,这就使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也导致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而且占全国总能源的一半左右。由于建筑的高耗能,从而使我们能源紧缺的现象更为严竣。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加快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加快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实现对能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建筑、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2.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分析

2.1环保节能

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源,但对资源利用率却较低,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所以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充分的遵循环保节能的原则,从而实现建筑的绿色化和环保化。

2.2与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相结合

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当地的建筑资源及气候条件有效结合,使建筑不仅具有较好的地域特色,而且能够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动态性的平衡,从而实现建筑、自然环境和人的和谐统一,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发展。

2.3健康宜居

建筑物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其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使用功能上,能够有效地满足居住、办公及其他功能性需求。

3.推动低碳节能及绿色生态节能设计的思路分析

3.1增强节能环保观念,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当转变传统建筑观念,充分认识到生态节能建筑对于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绿色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提高对节能环保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生态节能建筑的宣传力度,呼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生态节能建筑中,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同时,政府也要加强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建设,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利于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生态节能建筑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流程和环节中的节能环保标准,为生态节能建筑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2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扶持节能环保产业。

政府在提高对生态节能建筑发展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现阶段,我国生态节能建筑建设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态节能建筑建设成本过高。基于此,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生态节能建筑财政资金补贴款的形式,对于我国城乡居民建设的生态节能建筑能够达到相关节能环保标准的部分,应当给予适量的财政补贴,提高城乡居民建设生态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一部分能源压力,并且清洁能源几乎不会产生污染,十分符合“健康宜居”的要求。主要的清洁能源有:(1)自然光源。自然光免费而且适宜人类的视觉承受力,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源,相关的技术有光线的折射、反射以及衍射原理,还可以利用导光管、棱镜以及采光窗等进行光源利用。(2)太阳能。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太阳能技术应用较多。近年来,利用太阳能来进行供电也得以应用,但由于其技术设备较为复杂,而且设备较为昂贵,所以太阳能发电技术广泛推广具有一定的难度。(3)风能。目前风能的利用率相对较高。风能的利用形式很多,可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将更多地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去。

3.3充分利用隔热技术,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

利用隔热技术能够起到有效地降低能耗的作用。建筑能耗会受到围护结构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一旦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较差时,当定外温度较高时,则会导致热量传导到室内,给制冷系统增加负荷,而在冬季,围护结构则会将室内的热量散发到室外,从而导致室内温度降低。因此采用先进的隔热技术,对围护结构的传导性进行有效控制,可以降低能耗。(1)选用合适的外墙材料,可以对外墙传热指数进行有效控制,这样通过降低墙体的传热性能,同时在设计可以选择适宜的外墙结构,并设计保温的墙体结构。通过外墙保温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冷热桥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主体结构的有效保护,有利于楼房使用期限的延长,对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在绿色节能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门窗的隔热改造。近年来,我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多使用落地窗、玻璃门和外飘窗等,这样对于采光和通风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隔热性能较差,所以在具体设计时,需要选择与当地气候特点及室内需求相适应的玻璃,有效提高门窗的密封性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能耗。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节能环保技术。

政府应当和建筑施工单位通力合作,成立专家小组,深入建筑施工场地,分析房屋建筑设计、施工各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大对生态节能建筑技术的研发力度,创新节能环保技术,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的实用性。

4.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建立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要求下,建筑行业势必朝着低碳节能和绿色生态的方向转型发展,以获得崭新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国生态节能建筑的建设不断推进,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但生态节能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对着不少挑战。因此,我们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节能环保技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加快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利用全新的理论及不断的对建筑技术进行改良,从而打造出绿色节能的建筑,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节能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忠,何人可,陈飞虎.基于现代生态技术的居住建筑节能与推广方案研究[J].四川建材,2015(6):6-8.

[2]李宗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用对策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7(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