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分析

谢婷

谢婷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3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区域,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城市开放空间品质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绿化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城市滨水区的场地特征,重点分析绿化种植与水位变化、护岸形式、场地功能、观赏特性要求这几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基于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绿化种植模式。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绿化施工

1.前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资源,滨水地带也成为了人类生命和文明的源头。自古以来,人类择水而居、依水兴城。水体承担着农业灌溉、水源储备、交通运输、水利功能、蓄洪排涝、动植物栖息地等多重功能。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城市开放空间品质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绿化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城市滨水区的场地特征,重点分析绿化种植与水位变化、护岸形式、场地功能、观赏特性要求这几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基于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绿化种植模式。

2.城市滨水区景观工程主要特征

2.1属于城市滨水区的范畴,承载着水利防洪功能。

城市滨水区域的设计会受到滨水陆地形态与条件的限制,但也会由于滨水条件而得以充分利用水体环境。滨水景观工程与水利、水运、防洪工程有密切关系,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同时,复杂的场地条件给滨水区提供了丰富的地形空间变化,可以营造多元化和多重体验的滨水景观空间。

2.2属于城市公共绿地范畴,具有开发性、生态性等特征。

城市滨水区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一个天然、临水的公共开放空间。滨水区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环境,在生态意义上有特殊价值。

2.3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承载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发展历史的缩影,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滨水区建设中,不仅要考虑承载城市活动,展示城市形象,也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城市文脉。

3.城市滨水区景观工程的绿化设计分析

3.1绿化种植与水位变化

城市滨水区的绿化种植设计应根据水文或地形特征梯度变化的分布特点,合理选择植物种植模式,并选择植物品种。根据水位变化,将滨水区域划分为陆域空间、消落带空间、水域空间。消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致使被水淹的土地出露水面,周期性成为陆地的区域。

3.2绿化种植与护岸形式

常见的护岸形式通常有墙式护岸和坡式护岸。墙式护岸可在堤顶和堤脚留出种植带,种植垂挂植物或攀爬植物,也可以利用垂直绿化技术进行装饰。坡式护岸若为砌石、混凝土等硬质护坡,可借助植生袋、植草格、挂网喷播等技术手段实施绿化。土质护坡则需种植护坡绿化以起到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应根据覆土厚度和种植面的坡度来确定绿化种植形式:当坡度大于1:3或覆土深度小于30cm时,通常仅能植草,或种植缀花草坪来增加景观效果;当坡度较为平缓时,可根据覆土深度种植适宜的乔灌植物群落。

3.3绿化种植与功能需求

种植设计应契合场地的设计要求。滨水区绿化通常为带状分布,绵延数公里,各区段相邻用地性质与功能各不相同,因此,在种植规划时就考虑与上位规划相符,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在郊野段、城市中心段滨水绿化可呈现不同的植物风貌,在商业、居住、工业等不同的城市功能区段,种植设计应考虑实际使用需求,契合场地的设计要求。

滨水活动空间作为一个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景观休憩场所,必须做到功能的复合化才可以满足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需求。广场上的绿化起到分隔场地、遮阴纳凉、引导视线的作用;园路两侧的绿化,满足行人遮荫,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的功能;台阶周围的花阶、花坛,起到隔离、引导功能的同时,又有一定的美化作用;护坡绿化往往是用于防止泥土流失;而不同形式的立体绿化,则为整个滨水景观增加不同角度的观赏效果。通过绿化景观将滨水带进行有机的串联,进一步凸显滨水活动空间的重要性,进而使功能区作为景观序列组合的重点元素。

3.4绿化种植与观赏效果

在滨水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亲水与滨水这一优势来进一步延展视觉空间与观赏效果。先从视线分析角度研究滨水种植的整体空间序列,再从组团设计角度来确定绿化景观风貌。

在种植设计中,首先当分析视点的设置和视线的组织,保留透视空间与观赏距离,以充分体现绿化景观的观赏效果。滨水绿化空间宜开合有序,沿江应有节奏设置开敞空间,建立城市沿江腹地空间与水面空间的观江视廊,形成融合共通的滨水空间。同时,通过这些观江视廊,可以从更大的尺度上观赏对岸沿江立面景观,这也是滨水景观特有的观赏视角,将城市背景、绿化层次与水中倒影三者虚实结合,形成一幅丰富多姿的沿江画卷。沿江立面的绿化设计上更要把握景观的整体特性,突出重要景点,形成主次分明的景观序列,应注重组团空间层次、林缘线、林冠线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结合。

滨水绿化群落组团要有大小、疏密及粗细变化,从单一品种的纯林组团、多品种组团及精细化的小组团的变化,构建丰富多元的绿化景观。大尺度组团形成“花成片,树成林”的整体效果,可选用特色的滨水植物,打造出杉林、竹林、椰林、柳堤、花坡、草坡、芦苇滩等具有滨水特色的景观效果。小尺度组团通常位于重要景观节点,运用植物色彩与形态的合理搭配组合,应尽量精细化设计,形成画龙点睛效果。

4.城市滨水区景观工程的绿化施工分析

在工程施工前期,根据水体汛期的水位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汛抗洪措施,设定防洪水位、警戒水位、危险水位与超标水位等,做好水位的防汛抗洪的分级管理,做好边坡防护工作与技术交底。

在绿化种植施工过程中,除了应遵循相关设计与施工规范之外,也应根据观赏效果来进行苗木种植。种植放线要与选苗相结合,保证前低后高有层次的过渡。丛植或群式种植的乔灌木,同种或不同种苗木都应高低错落,充分体现自然生长的特点。节点处树丛配置要自然,要按照树的组织配合原则定点,切忌呆板,避免成行排队或等距离栽。植物栽植加强养护管理,以利于植物尽快恢复生长,达到预期的景观设计效果。

5.结语

在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的地形地势条件,综合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场地特性,在结构布局、生境类型、群落组合等方面塑入手,营造多样性的绿化空间,将城市空间与滨水空间有机融合,恢复和完善滨水空间的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参考文献

[1]李伟.关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7(10):17-18.

[2]刘新聆.水生植物在城市滨水区景观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6):96-98.

[3]叶顶英,刘光强,张庭昊,等.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现状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6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