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浅谈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控制

张伟娟

河北亚科实业有限公司;身份证号:1305211982****XXXX

摘要:工程结构设计时应当立足实际,提高结构安全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结构的多重防护、提高结构的完整性,以此来有效提高整体安全稳定性。文章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性;优化设计

国民经济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与此同时,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也有所增多。尤其近几年,事故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如何增大安全系数成为目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结构设计安全性

结构设计安全性主要是为了提高的抵抗能力,确保在外力作用下仍能保证的稳固性。而要想提高结构安全性,首要工作就是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条文和规范制度进行操作,减少问题的产生;另外,还要加大对设计人员的监管力度,优化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减少结构设计中误差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设计安全性也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条件,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有必要认识到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在满足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提高整体的建设质量。

2.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2.1设计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

从本质上来讲,结构与人的骨骼非常地相似,且工程的框架即为结构,所以结构设计非常重要。然而,从现阶段国内部分工程项目建设现状来看,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尤其是设计方案的选择缺乏针对性,比如未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所在位置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以致于设计的方案难以有效地实施。再如,现阶段部分设计方案过分看重结构的外观性,不惜牺牲结构的功能性;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结构设计过程简单化处理,严重忽视了结构的质量及其安全可靠性。

2.2结构抗震能力设计不到位,对环境影响考虑不周

以我国沿海和南方地区为例,地震灾害比较常见,轻则墙体开裂,重则房屋倒塌。除地震灾害本身的危害外,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2000年以后,国内结构设计时采用了钢筋混凝土一体浇注形式,即便在汶川地震中这些房屋也没有出现倒塌,如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北川县,虽然其他砖瓦结构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塌,但是钢筋混凝土设计的县公安局仍然屹立不倒。从全国范围来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抗震能力设计要求仍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地质条件以及环境差异非常大,比如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东南地区的丘陵以及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等。然而,现阶段为数不少的企业,在对结构设计时并未针对性地考虑本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致于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3.加强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3.1结合抗震要求提升结构设计合理性

目前大多数均是以横墙和纵墙相结合的承重体系设置来确保结构稳定性的。因此在布置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受力的均匀性,做到水平方向上的对齐,竖直方向上的有效衔接,有效避免缝隙、错位等问题的发生,保证结构整体安全性,再者,楼梯间的设置要尽可能的避开尽头和转角的地方。对于特殊的,最好使用双向抗侧力结构布置来提升其稳固性和安全性.

3.2优化构造,保证结构计算的准确性

不同结构类型所使用的构造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刚度均匀的多层,通常会使用底部剪力法;底层框架结构,因其厚度较薄,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变形现象,所以一般会采用双保险的计算方式,而不会利用框架抗震墙进行计算。这主要是因为,框架刚度是不会存在折减情况的,但是抗震墙会存在折减问题,考虑到由于地震作用而形成的倾覆力矩会造成底层框架中的附加轴力,故而不能用简单的单向板的计算方法来代替连续板的计算方法。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3.3按照国家具体的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员意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的重视度有所增大,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居住安全,国家针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内容进行操作,加强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减少后期施工中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时还需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的自身安全。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设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这也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要点。

3.4创新结构设计模式

为了维护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加大对结构设计的研究力度,改变传统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升软件开发效率,以此来加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自身的能力,保证结构设计的全面性、完善性,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另外,行业应增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率,开发高精度的设计软件,且制定合理的提高措施,从而提高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再者,要想让结构设计的水平得到提高,就代表着要让设计出来的样品比已有的成品有着更高的标准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形式,这样设计的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进步,工程也会因此而更为顺利的进行。

3.5结构设计的规范化

一方面针对目前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结构设计的有效开展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减少后续问题的产生。同时还需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问题产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以此来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在设计中,一旦发现问题,相关人员需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领导,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继续扩大,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为后续的检修提供数据支持。只有从各个角度严格控制,才能更好的加强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

3.6优化利用结构设计技术和方法

首先,加强结构安全设计。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延长结构服役年限和降低实践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发生率,应当有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提高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围栏以及墙体等结构组成加强安全管控,通过对风雨、雷电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第二,通过对拟建工程结构的应用不确定因素综合权衡,强化结构安全设计意识,并且体现在设计方案之中。在应对结构火灾安全隐患问题时,设计人员应当通过对人群疏散密度以及消防通道的设计宽度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消防通道设计方案,以此来降低火灾及其危害。

3.7保证基础选型的合理性

在基础选型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在区域的地形以及外形设计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与图纸内容的对比分析,准确掌握结构的具体情况,并利用合理的计算方式实现模型的构建,为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同时设计人员和施工相关人员应做深入的沟通,确保基础选型,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这样才能在实践中让基础选型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结语

总而言之,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成本、质量以及进度和安全可靠性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无法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则其他方面也就失去了意义。实践中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提高结构和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乔建东.工程设计中提高结构安全性的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2017(10).

[2]崔勇.工程设计中提高结构安全性措施[J].山西,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