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车海蓉1陈珊珊2王云1

车海蓉1陈珊珊2王云1(1.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眼科734300;2.甘肃省高台县湿地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术中应用MMC对于逆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96例翼状胬肉(原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对照组为胬肉组织切除联合羊膜覆盖,观察组为术中应用0.1mg/1mlMM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观察术后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创面愈合时间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局部症状持续时间:对照组(1.50±0.51d)、观察组(1.68±0.69d),角膜上皮创面愈合对照组(2.87±0.89d)、观察组(3.00±0.72d)。

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率为15%、观察组复发率为0%。结论:术中应用低浓度MM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降低手术复发率,并且术后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MMC、复发【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5-0058-02

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生,也可见单眼双侧发生者,影响患者视功能,同时影响美观。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单纯切除手术复发率偏高。1986年Vaniscotte对胬肉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观察12月后,单纯切除成功率为59%;1972年Castroviejo报告复发率为25%~45%,近十几年来,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研究的发展,翼状胬肉的手术疗效进一步提高。

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选取96例翼状胬肉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羊膜遮盖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术后反应及复发情况,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初发病患者96例,共96眼,其中男45例,女51例,平均51.52±9.65岁。所有患者均在鼻侧发病,胬肉组织均侵入角膜2mm以上,无其他眼部疾病和肿瘤、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配患者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每组均为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1)术前常规测眼压,验光,角膜荧光素染色。

抗生素眼液点眼,庆大霉素盐水冲洗结膜囊。手术由具备娴熟显微手术技术的同一医生完成。2)10倍手术显微镜下,2%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量混合,行球周麻醉。切口起始部位于胬肉体部向外延伸约2mm处,纵行剪开球结膜,钝性分离结膜下组织至泪阜,沿半月皱襞后约2mm剪开结膜及结膜下组织,提起体部及颈部,逆向分离胬肉组织至角膜面,将角膜及巩膜上残留组织彻底清除。局部烧灼止血。a:观察组:在暴露区巩膜放置0.1mg/1ml的MMC棉片约2min,生理盐水彻底冲洗。3)垂直于术眼上方角膜缘切取与暴露区范围一致或稍大于暴露区的长方形球结膜植片,少带筋膜,前界达角膜缘内约0.5mm,将结膜植片移至暴露区巩膜,角膜缘侧相对应。在浅层巩膜上用10-0缝线间断缝合固定结膜植片,尽量避免留有缝隙。

2、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治愈率、复发率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患眼术后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两组组患者术后早期有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光和流泪症状,随着角膜上皮修复、缝线的拆除,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未出现角膜不良反应。

术后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观察组(1.68±0.69d)与对照组(1.50±0.51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角膜上皮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3.00±0.72d)与对照组(2.87±0.89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见下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P=0.005),可以认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复发率低;

以上数据表明术中应用低浓度MM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降低手术复发率,并且术后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角膜上皮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3、讨论:翼状胬肉是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研究表明,其患病率与纬度关系极为密切,同时与日照时间长短、紫外线强弱有关。过量的紫外线照射、风沙、尘埃刺激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较多,但部分手术方法复发率高。复发的根本原因是巩膜表面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或缺乏,也是胬肉复发的成因。

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是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短期接触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生,可防止胬肉术后复发。本文中局部症状持续时间观察组(1.68±0.69d),对照组(1.50±0.51d);术后角膜上皮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3.00±0.72d),对照组(2.87±0.89d);对照组经治疗后的复发率22%,观察组%,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术中短时间应用低浓度MM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顺行切除联合羊膜移植。以往文献曾有报道MMC应用后导致巩膜溶解等并发症。本文中术中短时间低浓度使用MMC患者的局部症状及修复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从体部逆向切除翼状胬肉,不会损伤太多的角膜实质细胞,可快速分离球结膜与翼状胬肉之间的连结;翻转提取胬肉体逆向分离头部时,因胬肉无血液供应而术野清晰;再则头部近角膜缘的翼状胬肉组织粘连不紧密,易分离,采用撕的方法,损伤小,手术角膜创面光滑平整,修复快,不会形成角膜瘢痕,对视力影响小,翼状胬肉组织残留少,减少复发。

因此,彻底清除角膜缘、巩膜及角膜上的胬肉组织,同时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低浓度MMC抑制局部增生,三者共同作用,可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综上述,本研究认为术中短时间应用低浓度MMC,逆行切除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明显降低手术复发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1].郜小莉.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球结膜移植覆盖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1(30):5362[2].冉卫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9):6345[3].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6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