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李京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析实施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把78例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膜透析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腹膜透析护理,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针对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并通过和干预前比较,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都有所缓解,且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更佳于对照组(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提高对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自我效能;护理干预;腹膜透析;心理状态

持续腹膜透析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该方法有利于延长患者的寿命,但是患者却由于受到长期病痛折磨、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其中自我效能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并在心理健康的调节上发挥重要作用[1]。针对于此,本次研究便将以提高自我效能为目标的护理干预手段应用到腹膜透析患者中去,旨在分析该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积极影响。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把78例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膜透析患者按照硬币法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皆是自愿参加到本次研究中来。其中对照组中患者有39例,包括男性22例和女性17例,患者年龄范围从23岁到70岁不等,平均年龄是45.7±3.4岁;另外39例患者为干预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范围从24岁到73岁不等,平均年龄是46.2±3.5岁。经比较,组别数据间的差异结果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中心护理工作人员予以的常规健康教育,主要采用说教式教育为指导方式,对患者综合情况做好评估、并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实施针对提高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

1.2.1增强患者对成功治疗的感知

引导患者正确面对失败。在透析开始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开展用药、饮食等系统性知识教育,并鼓励患者加强运动锻炼,帮助患者尽快适应透析角色;借助多样化的随访方法像是电话、门诊、家访等,在患者某方面有所改善或者是进步时,予以鼓励、肯定,使患者对自理能力产生强大的自信。及时了解患者的困惑、困难,帮助其树立克服的积极信念。

1.2.2学习替代性经验

从观察别人那里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自我能力缺乏这种状态下,这一影响更为显著。护理工作者可借助门诊或者是培训的机会,将腹膜透析成功的患者介绍给新患者,并鼓励他们沟通、交流,使有长期经验、成功体会的患者以自述亲身经历的方法来鼓励新患者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1.2.3尊重患者意愿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邀请其参加到对自身饮食、透析方案的制定中来,达到协议护理、提高教育效果的作用。尊重患者的选择。

1.2.4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

为患者营造出自然、和谐、宽松的就诊环境,并努力维持好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在腹膜透析中心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感觉,有向医护工作者倾诉的意愿。帮助患者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1.2.5引导家属参与

家属的积极参与和帮助有利于疏解患者巨大的精神压力。重视患者家属的正向引导作用,主动与患者家属取得交流,使家属能积极参与到这一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获得来自家庭上的精神支持。

1.3调查内容

分别在研究开始前、研究后对患者做心理状态评估,采用4种精神科症状评定测量表[2]进行调查,包括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其中HAMA评分超过14分或者是HAMD超过17分,代表为焦虑、抑郁[3]。SAS、SDS以50分为界,超过50分代表为焦虑、抑郁[4]。

1.4统计应用

实验所得研究数据录入到EXCEL后,再导入SPSS19.0软件,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对两组患者于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数据比较详见表1。可见,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都有所缓解,且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更佳于对照组(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

注:和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3讨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来说,由于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的诸多影响,使患者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这也不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5]。所以我们对腹膜透析的患者应重视对其的安慰和鼓励,使他们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树立康复的信念。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以提高自我效能为根本目的的护理干预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都有所缓解,且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更佳于对照组(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也就是患者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可见自我效能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的良好改善,这对促进其康复有着重要作用。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自我效能给患者自理提供了更强、更有力的支持,使其对自己的预后更有信心,符合了其心理所需,因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使其由被动的接受治疗者变成主动参与到自我管理的支配者,这样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应激心理,使其更好、更快的适应现状,为医护工作者更好的开展透析治疗、疏解其心理提供有利机会[7]。

总结以上来说,提高对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黄静雅,李小梅,杨素琼,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7(5):1-3.

[2]王青尔,孙慧敏,周婷婷,等.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32(6):707-711.

[3]杨思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护理干预[J].当代临床医刊,2016,41(5):2587.

[4]李娟,龚妮蓉,钟晓红.连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7,25(19):3011-3013.

[5]刘赛赛,单岩,高豆青,等.提高早期腹膜透析患者疾病适应能力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12(11):1285-1290.

[6]张倩.腹膜透析患者现状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4):52,60.

[7]陈淑梅,王英利.护理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病人腹膜炎发生率影响的循证研究[J].护理研究,2017,11(6):74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