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心理干预对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人性化心理干预对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李辉

苏州市广济医院李辉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心理干预对行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60例(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进行焦虑情况的评定,并在治疗前完成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的监测,从而判断病人焦虑情况的变化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者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血压、心率和呼吸与对照组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实施人性化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行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之处于合理水平,利于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心理干预无抽搐电休克焦虑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1】。它利用现代麻醉、肌肉松弛剂技术,给大脑以适量脉冲电刺激后使之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促进脑部代谢重新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痛苦体验,没有抽搐发作,同时具有起效快,疗效好,治疗范围广,安全性高的优点。但是对肌肉松弛剂不敏感的患者可能会造成骨折,关节脱位等意外;部分患者短期内会出现可逆性头痛、恶心、肌肉疼痛及近事记忆障碍等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MECT治疗的60例精神疾病病人,符合CCMD-3相应的疾病诊断标准。在为患者进行调查报告前要告知清楚,以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所调查的患者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一定的领悟能力,年龄适宜。符合MECT治疗的适应症,并且是首次进行MECT治疗的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8岁~52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6~53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使参与调查的护士接受统一的培训,掌握发放量表的用法,并让家属及患者签署MECT的知情同意书。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使60例患者自行测试,对于领悟力及理解力下降的患者,护士需向其解释清楚并协助患者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定。

1.2.2人性化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患者进行人性化心理护理。长期以来,我们对护理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大多数医院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往往只重视对病人疾病本身的治疗,而忽视了病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体验【2】。人性化护理即以患者为中心,以解除患者痛苦,满足患者要求,使患者恢复健康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服务理念,是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的充分体现【3】。

1.2.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该着装整洁,举止端庄。以和蔼的态度接触病人,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善于用适宜的肢体语言,以使患者感受到别人在听,自己被尊重。做好入院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内的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及探视制度,告知患者有问题要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使患者能够适应医院的治疗环境。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维持各项治疗的前提,没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人性化护理难以得到实施。

1.2.2.2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患者在入院初期可能会存在诸多的不适应,特别对于意志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退化的患者,护士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患者遇到的问题,满足合理的需要。如加强病人的饮食营养,保证病人每天吃上可口的饭菜,组织病人开展座谈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给与关爱,做好晨晚间护理,定时为病人洗澡更衣,保持卫生清洁,做好二便护理【4】。

1.2.2.3重塑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受伤心灵的修复站,是情绪变化宣泄的平台。作为医务人员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包容患者,在倾听患者的主诉时,不要擅自打断患者,也不要将自己的社会观念强加给患者。对于长期不来探视的患者家属,要及时的电话联系,劝慰家属要积极开导患者,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对于患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2.4做好MECT治疗前的宣教护士根据情况选择口头宣教或通过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使患者了解MECT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说明在治疗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记忆障碍,肌无力,头痛等症状,再针对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做到一对一的安全宣教,告知治疗的安全度是较高的。

1.2.2.5教会患者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如果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时,可以选择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运动、肌肉放松技术及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来分散自己的负性情绪。

1.2.3评估内容及使用方法

1.2.3.1焦虑焦虑是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恐惧或过分担心自身安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5】广泛存在于大部分人当中的,SAS焦虑自评量表是很好的自测工具。本量表共包括20个题目,15个正向题目,5个负向题目,按照1~4分的四级评分标准进行自测的,1分是“很轻”,2分是“存在”,3分是“严重”,4分是”较严重”。算出的总分为粗分,粗分乘以1.25所算出的分取整数部分便为标准分,50分为界限。50~59为轻度焦虑,60~69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病人在干预前和干预后(MECT治疗前30分钟)各进行两次测定。

1.2.3.2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和呼吸)的测量焦虑的情绪反应不仅体现在心理方面,也会导致相应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在MECT治疗前10分钟,同一名护士用相同的听诊器和血压计进行测量,患者统一采用平卧位,且都选择右侧上肢进行测量。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对所得的数据应用SPSS11.0进行处理。

2.结果(表1~表2)

3讨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病人MECT治疗前的焦虑情绪。MECT治疗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起效快,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由于大部分精神病人对其医疗知识的匮乏,尤其是首次治疗的病人知之甚少,从而使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Phillip【5】认为,当个人遭受某种新事件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该事件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越强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越强。焦虑情绪反应会使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血压、呼吸、心率都会随着焦虑情绪的变化而升高,升高的血压、呼吸、心率进而又影响情绪的变化,这会加重病人治疗时的不适感。人性化的心理护理可以使病人生命体征保持平稳,使病人的焦虑情绪减轻。从本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MECT治疗的患者大部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常规的护理对病人症状的缓解影响有限,而人性化的护理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下,对病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可以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金姝.心理干预对MECT治疗100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12(23)2973—2974.

2.张慧英.精神科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索和实践【J】.中外医疗,2009(21):136

3.陈艾华,余平.人文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64—65.

4.陈霞.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5:(2)84

5.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

6.PhillipLR压力与健康【M】.石林,古丽娜,梁竹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