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班级管理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谈初中班级管理工作

王天永

王天永(卓尼县第一中学,甘肃甘南747600)

通过几年班主任的实践,笔者觉得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单元,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班级管理工作非常琐碎,方法千姿百态,随着环境、成员、制度等不断发生变化,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一、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见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认真选拔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的精英,是教师的助手,是自我管理体现最明显的一部分。在选择班干部时,我们必须遵循三个原则,首先,选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智商较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易与他人沟通的学生。其次,选用各类特色学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能力。再次,发扬民主作风,班干部、一些活动主持人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使学生、干部同学关系形成动态平衡,人人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三、实行师生分级管理

我们班级发展的目标都是由师生共同商讨确立的,并且分工负责。这样,师生能以诚相待,共同决策,使学生感觉到班级的事也有他们的一部分。通过分级管理,班干部承担了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并有权独立处理相关事务。班主任则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学生自己则通过自我管理,既加强了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而且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是借宿在校园周边。他们独立生活学习,缺少家庭的温暖。而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五、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六、为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搭建平台

一个班级每个成员都是班级的核心力量,都不能忽视。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优势,给他们施展自己才能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为班级贡献力量。

七、加强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对于一些后进学生,我们要积极地去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不能放弃,要有耐心,尽量努力在班内化解问题,能不告知家长就不要告知,以维护学生的自我尊严。

八、抓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常常利用班会和活动课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九、抓好学生家访工作

加强家校联系,及时与家长沟通,对于有些家庭特殊、身份特殊的学生更要积极地与家长建立联系,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共同提高学生成绩。

十、对学生要有爱心

作为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家长,身份特殊,所以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善用巧用表扬,这往往比批评更具威力。而且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掌握各种不利苗头,防范各种违纪现象的发生。关心每一位学生,要把每个学生的尝试失败都看作是成功的开始,鼓励他们,教他们正视现实,勇敢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十一、组织竞赛活动

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班级奖励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班级的学习竞赛和奖励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奖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树立自信心,永保斗志。

十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多,对老师包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在学习上很少有主动性,一直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催促中完成学习任务。但到初中后,特别是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是独自借宿在周边居民家中,独立学习生活,不可能依赖父母了,且初中的课程的设置特点也让学生不可能像小学那样依赖老师了。因此随着班级管理工作的进展,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相信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应该抓好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