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胎儿窘迫症临床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关于胎儿窘迫症临床护理探讨

张晓琴

张晓琴

(山东德州市市立医院产科253012)

【摘要】目的:研究胎儿窘迫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出现胎儿窘迫症的足月孕妇5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术后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阴道助产的方式结束分娩,术后实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以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窒息和死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现有胎儿窘迫的孕妇患者采取有效的分娩方式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胎儿的窒息和死亡例数,降低分娩风险,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建议临床继续使用。

【关键词】胎儿窘迫症临床护理分娩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316-02

胎儿窘迫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出现缺氧或者酸中毒,使胎儿得不到足够的供氧,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这一现象多发生在孕妇临产前,或者在孕妇妊娠的末期阶段,临产前发生这一现象就成为妊娠后期的加重和延伸,造成症状的严重不良后果。一旦出现胎儿缺氧或酸中毒,就会有可能导致胎儿的脑部器官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受到影响,而且不可治愈,在胎儿出生后会患有缺氧性脑部疾病甚至终生瘫痪[1],更为严重的是胎儿出生后直接死亡。因此,一旦诊断出胎儿窘迫症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改善胎儿窘迫现象,降低胎儿发生的窒息率以及死亡率。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断出现胎儿窘迫症的足月孕妇50例,均表现为临产前出现该现象。分为观察组26例以及对照组24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4.5岁;经产妇29例,初产妇21例;有高危因素25例,包括胎膜早破10例,妊娠期患高血压疾病4例,羊水过少11例。

1.2方法

对2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结合综合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供氧、孕妇卧位指导、胎心音监控等内容;对照组采用阴道助产的方式结合分娩,同时给予一般护理。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2组患者新生儿的窒息和死亡情况,以及孕妇的机体状况。

1.4判定标准

设计评分标准,新生儿出生1min内进行评分,分数为3-7分则表现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0分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差异适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2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的窒息例数和发生死亡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新生儿情况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情况对比

组别例数轻度窒息(例)重度窒息(例)死亡(例)发生率(%)

观察组2612115.4

对照组2434445.8

注: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胎儿窘迫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多发生在产妇临产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胎儿出现死亡的多数原因,若出现胎儿窘迫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使胎儿的生命安全受到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胎儿出生后会患有缺氧血性脑疾病以及脑瘫,造成终身残疾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到新生儿日后的正常生活,可见,对孕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关键。通常,胎儿的正常心跳速度为140次/min左右[2],通过检测胎儿的心跳速度可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是否处于一种安全状态,当孕妇检查时发现胎儿心跳速度不符合常规,出现过快或者过慢的情况时,就应该提高警惕,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措施,主要有:指导孕妇采取左侧卧位,给予面罩供氧,氧气浓度调至合适;严格监测胎心音,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加以处理。由于胎儿窘迫症多数发生在孕妇临产前,会延续到分娩时,特别是急性胎儿窘迫症,发生在孕妇的分娩期,由于出现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或者剧烈宫缩持续时间长,以及孕妇出现低血压等等因素导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心率不正常,羊水受胎粪污染,以及胎动失常、胎儿酸中毒的现象。所有患者均属于足月临产,均出现胎儿窘迫症,经检查需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例如,宫开口已经全开,胎露已经在骨棘平面处,应给予面罩吸氧的同时经阴道进行分娩;若宫开口不完全,且胎儿窘迫症较轻,则需要给予吸氧,并嘱咐孕妇采取左侧卧位,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实时检测胎心音,每隔10min检测一次,全面实行综合护理,若胎心能够恢复正常,宜首先考虑经阴道分娩;但如果患者的宫开口未全开,实行综合护理等有效护理后,胎儿症状仍得不到有效好转,且出现羊水污染,导致羊水不足等严重不良情况[3],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剖宫结束分娩,避免更为严重的情况发生。在本次的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剖宫产的方式结束分娩,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分娩,术后对两组新生儿的窒息和死亡情况加以观察评价,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医生确诊出胎儿窘迫症时,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适时结束分娩,采取适当的综合护理,进一步降低胎儿的窒息和死亡发生率,确保母婴安全。经临床实践证明,合理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可以提高胎儿的生存率,建议继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兰娣,彭永安,陈瑞玉.脐带绕颈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2(12):221-222.

[2]刘艳丽,陈敏,方渝,等.脐动脉血激活素A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0,13(22):178-179.

[3]贾莉,王英,王莉.360例胎儿窘迫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21(3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