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钻削高锰钢用钻头的模型设计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试述钻削高锰钢用钻头的模型设计与应用

马先田冯永刚杜建春

马先田冯永刚杜建春(黑龙江牡丹江市)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温合金、不锈钢、高锰钢、钛合金、镍基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相应地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就对加工刀具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高锰钢由于其显著的物理性能,工程机械、电力部门和冶金工业部门等经常用到它。加工高锰钢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它的加工硬化现象非常严重,使得钻削它的钻头强度受到挑战。钻削高锰钢时,在钻削深度、钻削速度、进给量一定和保证最大钻削力载荷条件下,以获得钻头钻尖最大强度为目标,确定钻头合理的几何参数。使用Ansys工具分析软件对改进前后的钻头进行应力、应变分析,通过比较,得到优化的钻头几何参数。

关键词:自顶向下高锰钢强度分析优化

0引言

钻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业中应用最广的加工方法之一,麻花钻是使用最广泛的钻头。本文分析的钻头是其特殊形式:螺旋角β=0°,即直槽钻头。在钻削过程中,钻尖先接触工件,主切削刃参与切削部分的长度随着钻头的轴线进给而增加。直至主切削刃完全参与切削。钻芯部分受力情况复杂:前角很大,楔角相应减小,降低了钻尖强度:横刃负前角绝对值很大,钻削时钻尖主要承受挤压,其处切屑不易排出,切屑与前、后刀面摩擦产生的热集中在钻尖处,进一步降低了钻芯的强度。

本文从钻尖强度考虑,使用Pro/E绘图工具,根据钻头的几何参数,建立钻头三维实体模型。应用Ansys分析软件,分析刀具受到载荷后的失效形式。优化钻头几何参数,提高刀具寿命。验证实际钻削高锰钢时,钻头失效形式是否与分析结果相同,为改进钻削高锰钢钻头提供了依据。

1高锰钢的基本性能

几乎所有钢铁中都含有锰元素,一般含量为0.35~0.70%,如果锰含量在0.70~1.20%之间时就成为锰钢,但是如果锰含量进一步增加,钢将变得脆而硬,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当钢中锰含量在11~18%时称为高锰钢。其物理性能也发生很大的转变:

1.1加工硬化严重高锰钢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金属晶相结构发生改变,从奥氏体组织变为马氏体组织,从而产生严重的硬化现象。例如,高锰钢在经过水韧处理后的组织全是单一的奥氏体,物理机械性能稳定,硬度为HRB180~220。当高锰钢受到剧烈冲击和强大压力时,加工硬化现象就非常明显,加工后的工件的加工表面硬度高达HRB450~550。

1.2导热系数小、切削温度高高锰钢的导热系数很小,约为45钢的四分之一,加工高锰钢时,由于切削力和切削功率大,产生热量多,而其热导率又小,故切削温度高。当切削速度在50m/min以下时,高锰钢的切削温度比45号钢高200℃以上;当切削速度进一步提高时,差值减小,约在100~200℃之间。

1.3韧性高、延伸率大、断屑困难ZGMn13钢的韧性约为45钢的8倍,延伸率也较大,这不但使切削易变形,切削力增大,而且切屑强韧、不易断屑,给切屑处理带来困难。

1.4线膨胀系数大、加工精度不易保证ZGMn13钢的线膨胀系数约为20x10-6K-1,与黄铜差不多。在切削热和切削温度作用下,工件局部迅速热膨胀而变形,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因此,精加工宜在工件冷却后进行

1.5切削力大由参考的文献和前人所作的试验得知,车削ZGMnl3的单位切削力约比加工45号钢(正火)增大60倍。瑞典Sandvik公司也有相同的试验数据。

综上所述,ZGMn13钢在切削加工时的主要困难是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刀具磨损快,耐用度低,断屑困难。

2钻头三维模型的建立

2.1钻头材料从加工成本、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工件材料等方面考虑,硬质合金刀具因为含有大量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的金属碳化物,硬度、耐磨性、耐热性都很高,在800~10000C高温时还能承担切削等特性,钻削高锰钢时选择硬质合金刀具。

ISO将切削用的硬质合金分三类:YG(K)类、YT(P)类、YW(M)类。YW(M)类即WC-TiC-TaC类硬质合金,因为在YT类中加入了TaC(NbC),其抗弯强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高温硬度和强度、抗氧化能力、耐磨性等都得到提高,因此钻削高锰钢时,选用牌号为YW2的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2.2钻头参数钻头直径d0=29.5mm;螺旋角β=0°,即直槽麻花钻;,顶角2ф=118°;刃倾角λs=8~59°;主偏角κr=40~60°;前角γ0=5~50°;后角α0=5~10°;主切削刃倒棱,倒棱前角γ01=8~40°;宽度br01=1.2mm。

2.3钻头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由于钻头为焊接结构,假设无焊接应力;刀体部分强度大,不易破坏;以主切削刃和横刃的应力分析为主。钻头后角根据锥面刃磨法形成的后角确定,在使用Pro/E建立三维模型时,将刀片和刀体视为一体。建立实体模型如图1所示:

3应力分析

钻削高锰钢时,用Ansys分析钻头的强度,惯性力和阻尼在切削力的分析中作用微小,可以忽略,用静力学分析代替瞬态分析。分析步骤:

3.1定义模型为线弹性实体,弹性模量E=6xe11,泊松比ν=0.22。

3.2网格划分,主切削刃是前刀面和后刀面的交线,横刃是两个后刀面的交线,在单元格划分时,前、后刀面单元格长度等于钻头的进给量f=0.2mm。这样,分析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际值。

3.3在模型的x和y方向,按比例施加载荷到切削刃和横刃上

3.4求解。结果如图2,从云图中可以看出,在钻尖和外缘处应力很集中,破坏的可能性最大。用该钻头钻削高锰钢道岔,钻头转速n=500r/min,f=0.2mm,ap=14mm;钻头破坏形式如图3:平均加工到第二个高锰钢道岔后,在主切削刃的外缘和钻芯处,出现月牙形凹槽;随着加工的继续进行,破坏形式更加严重;平均在加工第十五个工件时,钻尖断裂。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很接近。

4钻头几何参数的改进

为提高钻头钻尖处强度,顶角确定2ф=140°;前角α=8~15°;为增加钻尖强度,后角主要根据进给量、工件材料、和加工条件等进行选择,加工高锰钢时,后角取值为5~10°;相应地,主偏角为40~60°;刃倾角为20~550;为增加主切削刃的强度,切削刃倒棱,其前角γ01=1~+5°,倒棱宽度为br1=0.8mm(注意:此处负倒棱比较特殊,取横刃与主切削刃的交点沿横刃指向钻头轴线方向1/6处的点,将其与横刃外缘点相连,此连线即为倒棱后的主切削刃。);修磨棱边,修磨半径为r=1mm。分析结果如图4,主切削刃和横刃处的应力分散,钻头整体强度得到提高。

5结论

5.1钻削高锰钢时,刀具的破损主要是由于钻头钻尖部分的强度不足,而引起刀具失效。

5.2应用Ansys分析软件,减少了实验环节,极大地降低了刀具的设计成本。

5.3横刃处排屑问题虽然可以通过修磨横刃前角得到解决,但降低了钻尖的强度。合理前角的取值还应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