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解析

张宫艺

(贵州省兴义市云南路小学,562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越来越需要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德育工作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织部分。而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道德价值观市场化的时代,小学生的思想普遍简单、幼稚,辨别对错的能力较弱,可塑性很强,如果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能会让学生走上歪路,所以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都有着深远影响。小学班主任更应该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本文首先阐述小学班主任德育先行的重要意义,再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先行工作的方法解析。

关键词: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解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读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完美诠释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师只有做好德育工作,教会学生做个高品德、高素质的人,再传授专业知识,学生才能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而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管理班级工作,更要高效、规范地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地学习与生活。

1.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先行”的重要意义

荀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说明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性,品性决定命运。特别是身处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复杂的环境,外界的诱惑很多,小学生对事物都很好奇,接受能力很强,可能稍不注意就会学坏,误入歧途。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理、生理快速变化、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德育工作,意义在于:第一,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新鲜事物的情况下,培养辨别好坏的能力,思想保持正确状态,不偏离轨道,班主任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开展德育教育,引导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第二,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是他们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人,管理着他们的学习与校园生活,是对他们了解最深的人,也是他们最信赖的人,所以德育工作由班主任开展就更为有效。

2.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先行”工作的现状

高效、规范地开展德育工作,是新课改赋予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使命,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现状并不乐观,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班主任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够深入

虽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改革,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很多小学在考虑到升学率等因素,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并将学生的成绩情况当做评价学生是否优秀,教师教学工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2.2开展德育教育,过于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性

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一味地灌输德育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未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讲解、说明,导致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德育工作也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3德育工作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还是按照传统的填鸭式说教教学模式,班主任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做笔记,缺乏相关的实践,班主任很难掌握学生德育知识的吸收情况。

3.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先行”工作方法解析

3.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心身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实施者,要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并进行深度解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贯穿德育,让学生们认识到品德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此外,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遵循各个年龄阶段心身成长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针对性的设计德育课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其心身全面健康发展。

3.2身教重于言教,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相对较差,思想行为习惯也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而且幼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若不及时引导,让其加以改正,对孩子后期的成长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好的习惯和行为才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让他们被这种美妙的氛围所感染、所熏陶,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怎么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呢?当然,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教导,班主任更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学生德育的榜样。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学习接受新鲜事物也快,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及时与家长做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性格,引导家长与学校合作,尽可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养成优秀的品质。

3.3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丰富德育内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在讲解德育理论知识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可以讲既与德育内容相关的,又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故事。这样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在故事中,对德育内容有更深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如当学习到“谦让”这一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感受学习孔融的优秀品质。

②班主任还可以讲跟小学生生活有关的事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德育,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当小学生表现出某种道德需求时,要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从而更好地落实德育教学。如当学生因为抢某件物品发生争执时,班主任应该了解具体情况,针对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商量、交换等方式解决纷争,这样既能决绝问题,又能让同学和睦相处。

③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如建立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传播关于德育的知识与信息,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为直观、生动、深刻地学习德育知识。如当学习到“爱国主义”精神时,班主任可以播放《王二小》等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影,让学生在电影中,对小英雄产生敬业之情,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个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④定期开展关于德育的主体班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会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一种方式,也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可以精心准备班会内容,选择关于德育先行的班会主题,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达自己的意见或者一些心得体会,并一起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境界。如在举办“讲文明,懂礼貌”的主题班会时,班主任可让学生分小组表演生活中的一些关于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让学生在表演中,得知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⑤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如鼓励学生参加关于德育的朗诵比赛、国旗下的讲话等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4.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且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众多因素的影响,偏离健康成长的人生轨道。所以,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还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品德的行为规范,并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让学生多多实践,从而落得德育工作,让学生全面发展、心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乡妮.浅析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J].才智,2019(24):9.

[2]黎飞玉.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88-89.

[3]刘娉洁.关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