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对比

庞福明

(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600)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腹泻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蒙脱石散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过去我院收治的腹泻疾病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比较两组患儿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用药期间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显著(P<0.05);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显著(P<0.05);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泻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用药时间更多,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腹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小儿;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58-02

小儿腹泻属于一种由多种病原因素共同作用之后导致出现的以腹泻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每天的大便次数异常增多、大便性状发生严重的改变属于该病患儿的主要症状,部分病情程度严重者,甚至还会伴随出现发热、呕吐、腹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现象[1]。本文主要对比研究腹泻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与蒙脱石散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泻疾病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1~5岁,平均1.6±0.5岁;腹泻发病时间1~7天,平均3.2±0.6天;男性34例,女性26例;轻度脱水42例,中度脱水18例;每天排便次数4~9次,平均6.4±1.3次;治疗组患儿年龄1~6岁,平均1.8±0.4岁;腹泻发病时间1~6天,平均3.0±0.5天;男性37例,女性23例;轻度脱水44例,中度脱水16例;每天排便次数4~8次,平均6.1±1.0次。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接受常规小儿腹泻对症治疗,医生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对照组:常规对症方案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一岁以下患儿,每次1.5g,每天三次,1~2岁患儿,每次3g,每天三次,两岁以上患儿,每次5g,每天三次,连续用药一个星期;治疗组:常规对症方案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一岁以下患儿,每次1片,每天三次,1~5岁患儿,每次2片,每天三次,五岁以上患儿,每次4片,每天三次,连续用药一个星期。

1.3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在用药3天之后,腹泻疾病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已经完全或基本消失,每天排便的次数和每次排便的性状均已经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患儿在在用药3d之后,腹泻疾病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减轻,每天大便的次数和每次排便的性状虽然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但与用药前比较已经有显著改善;无效:患儿在用药3天之后,腹泻疾病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仍然没有任何改善,并且每天排便的次数也没有减少[2]。

1.4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儿用药期间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显著(P<0.05)。

2.2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儿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腹泻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比较[n(%)]

3.讨论

腹泻疾病患儿由于频繁的排便和呕吐,液体的流失速度会呈现异常加快状态,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小儿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发育还不是十分的健全,如果病情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出现。通常对于腹泻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还应采用必要的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蒙脱石散两种药物最为常用[3]。

蒙脱石散为层纹状结构,以非均匀性电荷状态分布,可以对消化道内存在的一些病毒和病菌体进行有效的抑制,覆盖消化道黏膜,并与黏液糖蛋白之间发生有效的结合反应,从而使黏膜屏障迅速形成或修复,使其对相关病菌因子的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性提升[4]。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对由于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腹泻和腹胀疾病进行治疗,对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腹泻均可能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5]。该药物属于复方制剂类药物的一种,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活菌等属于该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通常情况建议通过温水冲服方式用药,且该药物不能够与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同时服用,这样会使其治疗效果大幅度的降低。长型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两种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相对较快,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迅速的繁殖,从而对患儿机体内的正常生理细菌进行及时的补充,充分调节肠道菌群状态,使肠道内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生物保护屏障,对患儿肠道正常蠕动能力的恢复可以产生良性影响,对肠道内的一些有害菌和病原菌进行充分的抑制,使患儿的腹泻症状得到显著改善[6]。

【参考文献】

[1]罗丽娟,万盛华,许增华,等.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3(2):83-84.

[2]林宣志,高跃中,李芬红,等.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3(1):78-79.

[3]孙丽群.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腹泻5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2(22):58.

[4]包捷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12):130-131.

[5]梁厚荣.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75.

[6]刘岚.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2(1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