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浅析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王春玲张宇于磊宋悦

王春玲张宇于磊宋悦(黑龙江省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336-02

【摘要】目的讨论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护理。结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注意给予正确体位,及时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进行床上肌肉伸缩活动及早期离床锻炼等。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护理

1血栓形成和栓塞

血栓形成是血管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在血管重建的吻合口或人工血管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静脉血栓取栓术后的动静脉腔内等均易继发血栓形成,有时可酿成严重后果。如颈动脉术后血栓形成脱落,可引起脑栓塞;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可造成远端的血供障碍;静脉血栓形成则可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及肢体肿胀,甚至血栓脱落则可造成肺动脉栓塞,后果更为凶险。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注意给予正确体位,及时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进行床上肌肉伸缩活动及早期离床锻炼等。血栓形成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1与手术操作技术不良有关:操作技术不良可致血管内膜损伤粗糙,内膜斑块游离脱落,吻合口边缘内翻、扭折或狭窄,以及输出道血管内继发血栓形成等。其中术后早期血管阻塞的原因,首先应考虑血栓形成可能,血管痉挛引起者甚少见。术后如确诊为血栓形成,应立即再次手术,用Fogarty气囊导管取除血栓。

1.2与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当血小板聚于粗糙的血管内膜或移植血管的吻合口时,易使凝血成分发生聚集,从而形成血栓,阻塞管腔。在施行动脉重建术时,需阻断血流,远侧血管床因此血压降低,血流减慢,血液淤滞,组织缺氧,产生代谢性酸中毒,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如阻断血流时间需超过10分钟以上,应在阻断远侧动脉腔内注入肝素20~40mg,预防继发血栓形成。此外,还可因出血过多、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原因,使血液减慢、组织灌注不良,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和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组织损伤、细胞坏死,释放凝血活素。血管内凝血活素增多加上血流缓慢,可引起血液的高凝性。因此,术中除在远侧动脉内注入肝素外,术后可用抗凝或祛聚治疗。

1.3与移植血管的扭曲受压、远侧血管输出道通畅度有关:如移植血管成角或扭曲,需再次手术纠正,必要时另做血管吻合。其次与远侧血管输出道病变也有关系,如输出道狭窄或阻塞必然易导致吻合处血栓形成。因此,术前或术中进行血管造影,以了解输出道通畅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2出血

出血也是血管外科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士应了解病人病史,询问有无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四肢或颈部血管术后出血较易观察,但对胸腔或腹膜后血管术后出血者,其原因和部位就较难确定。手术后病人若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心率增快、尿量减少、血细胞比容下降、中心静脉压降低等情况,在补充血容量后,病情不稳定或继续恶化时,应立即再次手术探查,探明出血原因并止血。出血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2.1与术中止血不完善、结扎线松脱、血管缝合不良引起的吻合口漏血以及人工血管网孔渗血等有关:预防措施首先是手术操作必须仔细,彻底止血,结扎止血牢靠,如用尼龙线或涤纶线缝合血管,应打5~6个结,以免结扎线松脱。血管缝合间距要适当、均匀,以免漏血。吻合口针眼漏血,可用干纱布压迫止血,可用纺绸片包绕止血。若经相关处理后,出血量仍多,则需考虑手术探查。

2.2与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应用有关:抗凝剂的用量和效果有个体差异,并受到肝肾功能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很难制定出适合所有病人的剂量方案。术前应仔细检查凝血机制,术后应用抗凝药物时,应严格监测凝血指标。少量出血时,减少或停止抗凝药物,进行伤口局部压迫止血;当出血量较多时,停止抗凝药物,使用相应的拮抗剂,并输新鲜血浆。

3感染

血管手术后常见的感染包括移植血管周围脓肿、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继发脓栓及腹部血管术后的腹腔感染。感染可引起血管移植失败、吻合口闭塞或破裂出血、切口不愈合、局部脓肿形成甚至败血症。严重的腹部感染还可导致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其中人工血管移植后并发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移植血管感染可在术后几天到几星期发生,但也可延迟到术后5~7年,这与人工血管移植后其管壁形成假内膜是否完整有关。如生长完整就可防止感染发生。假内膜不完整病人,可在拔牙等小手术涉及黏液时,使细菌在血液中播散,可招致移植血管后期感染。

3.1感染的因素:①手术污染。血管移植后发生感染最常见原因是手术污染。主要感染来自皮肤,另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已有感染的淋巴结或淋巴管,如腹股沟区极易发生感染。此外,腹腔暴露时间过长,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肠腔内细菌渗入腹腔也可发生感染。如同时进行胃肠或胆囊切除术,移植的人工血管更易发生感染;②血源。感染也可来自血源,手术后病人如并发泌尿系统或肺部感染,均可导致移植人工血管感染。

3.2临床表现:感染多发生在四肢或颈部,尤其是腹股沟区,局部红肿、压痛、体温升高,并可形成感染性血栓,阻塞管腔或脱落向肢体远侧栓塞,引起肢体坏疽,并发败血症。感染灶如位于血管缝合处,则吻合口破裂出血或形成感染性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感染发生在腹部移植人工血管时,常出现发热、腹胀、腹痛等症状,移植人工血管远侧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的可并发腹主动脉小肠瘘,引起消化道出血及败血症。

3.3治疗:感染尚未累及移植人工血管时,继续应用抗生素,局部充分引流,以控制感染。如感染已累及人工血管,并发裂漏、出血,应急诊手术。移植人工血管一旦发生感染,处理非常棘手,甚至需取除移植人工血管;感染人工血管取出后,如远端肢体侧支循环较好,肢体可存活。待感染控制、伤口愈合后,再考虑动脉重建术;如侧支循环不良,则需做非解剖部位旁路手术。

3.4护理:遵医嘱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作好皮肤准备,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做好各种插管及引流管的护理及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配合医生做血、尿、痰及各种引流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性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

4吻合口假性动脉瘤

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是血管移植术后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人工血管移植广泛应用,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吻合口全部或部分裂开后,血液外渗,逐渐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动脉瘤。

4.1临床表现: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临床表现随动脉瘤部位而不同。四肢或颈部的吻合口动脉瘤,有局部疼痛且可扪及搏动性包块,有无缺血表现则取决于动脉瘤远侧动脉管腔是否狭窄或阻塞。位于胸、腹腔内的吻合口动脉瘤可无任何症状,破裂后方发生大量内出血和休克。腹内的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一般可扪及搏动性肿块,有时伴收缩期杂音,若破入小肠或十二指肠,则引起消化道出血。B超、CT、MRA或动脉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并可了解动脉远侧输出道通畅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吻合口假性动脉瘤随时可发生破裂引起致命性出血,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4.2护理: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一般发生在病人出院之后,因此告知病人有关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如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搏动性肿块、内出血表现等,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如控制高血压,积极治疗原发动脉疾病等,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吴庆华.重视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547-548.